[发明专利]基于机器视觉的挡风玻璃划痕接续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3120.7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9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石颉;白雅玲;池越;周亚同;胡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鑫睿益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958 | 分类号: | G01N21/958;B08B1/02;B08B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机器 视觉 挡风玻璃 划痕 接续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挡风玻璃划痕接续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包括传送装置,清洁装置,照明装置以及图像采集处理装置,传送装置,传送装置整体安装在支撑架上,支撑架右侧的上下两部分均为暗室,且支撑架右侧表面镂空。暗室内部设有清洁装置,照明装置以及图像采集处理装置。通过传送装置固定挡风玻璃并向暗室传送,清洁装置对进入暗室的玻璃进行清洁,照明装置使用个数由玻璃的尺寸决定。上下方的工业相机接续检测玻璃的正反面,并将拍到的图像送入工控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最终判断玻璃表面是否有划痕。本装置基于机器视觉分析图像,能够适应不同尺寸挡风玻璃,且照明装置可调节个数,节约电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机器视觉的挡风玻璃划痕接续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前挡风玻璃作为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驾驶人和乘客生命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如果前挡风玻璃出现裂纹不及时修复,对汽车后续的使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对前挡风玻璃划痕的检测,也是人们比较关注的。
目前,对于汽车前挡风玻璃的检测,一般是靠人工观察检测,这样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人工能观察到的划痕是有限的,一些特别微小的划痕可能无法观察出来,容易造成检测结果不精确。申请号为201720879709.2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划痕检测装置,该装置通过电机带动承载板以及承载板上的玻璃转动,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但是由于玻璃是双曲面结构,这种方式只能检测一面,并且本质上是人工检测,存在不足。申请号为201720843553.2的中国专利的检测方案能够调节装置的高度,扩大检测适用范围,但是光线是通过透明板照射到玻璃上,如果透明板上有灰尘或者划痕会降低检测精度,同时玻璃划痕依然是通过人工观察得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适应任何尺寸挡风玻璃,并且能够无需翻面高效接续检测玻璃正反两面划痕的装置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挡风玻璃划痕接续检测装置,该装置能够自适应任何尺寸的前挡风玻璃,并且能够无需翻面对玻璃的正反面进行接续检测,同时有除灰装置,用于清扫玻璃表面的灰尘进而进行划痕检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机器视觉的挡风玻璃划痕接续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传送装置,清洁装置,照明装置和图像采集处理装置,所述支撑架右侧上下部分为对称的暗室,所述传送装置设置在支撑架的前端,用于将不同尺寸的玻璃固定并送入暗室,所述清洁装置安装在暗室左侧支撑架的中央,用于在玻璃进入暗室时清除玻璃表面的灰尘,所述上下对称的暗室的顶部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各安装有多个用来给玻璃提供照明的所述照明装置,所述图像采集处理装置固定在上下暗室顶部中间支撑架的中央,用于拍摄玻璃表面的图像并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判定玻璃表面是否有划痕。
进一步的是: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大底板,所述大底板的上方固定有左右两个纵向设置的第一直线导轨,左右两个第一直线导轨上分别安装有上侧滑块和下侧滑块,左右两个第一直线导轨的内侧并靠近第一直线导轨的位置分别对应安装有左侧滚珠丝杆和右侧滚珠丝杆,还包括两个第一滚珠丝杆螺母与第一螺母连接座,所述两个第一滚珠丝杆螺母与第一螺母连接座相连并分别连接在左侧滚珠丝杆和右侧滚珠丝杆,用于对应控制左右两个第一直线导轨上滑块的运动,第一滚珠丝杆一端安装第一固定轴承座,另一端安装第一支撑轴承座,用于固定第一滚珠丝杆,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圆螺母安装在第一固定轴承座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鑫睿益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鑫睿益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31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