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安全管控电池模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3823.X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00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邱明明;虞伟;曹龙凯;熊杨寿;黄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50/258 | 分类号: | H01M50/258;H01M50/204;H01M50/244;H01M50/249;H01M50/342;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8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91 | 代理人: | 张婉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电池 模组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安全管控电池模组结构,包括电池模组外壳和位于电池模组外壳内不少于两个的电池单体,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设置有蜂窝状结构的隔板和防火塑料网,所述电池模组外壳包括上盖板、底板、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所述底板、上盖板和第一侧板的内侧均设置有散热沟槽。本发明使得电池单体组整体在空间六个自由度受到限制,拉紧有效、结构紧凑;蜂窝状结构的隔板设置,隔绝了热量在电池单体间的传播,实现了高效的散热效果;上盖板的压痕结构,可通过设置压痕开启压力实现电池模组热失控时的定向爆喷,从而实现快速泄压,有效的降低了爆炸的危害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电池成组领域,具体为一种热安全管控电池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电池无疑是电动汽车最为核心的部件之一。为了满足一定的续航里程,则需要将一定数量的电池成组安装,组成电池模组。电池模组的设计不仅要满足轻量化要求和可靠的机械强度,更应满足电池模组热安全管控的要求。
电池在反复的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和气体,当电池内热量和气体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如果不采取适当的处理手段,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爆炸事故。当采用方形电池单体设计电池模组时,一般方法是在电池单体之间设置隔板以阻止电池单体的相互接触,这种方法只能够保证电池单体之间不会产生相互接触而可能发生的短路,但没有良好的隔绝热量在电池单体之间传递的方式,更不能抑制电池的热失控。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安全管控电池模组结构,基于电池模组热安全管控的要求,在保证电池模组结构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电池模组高效散热和热失控后的定向爆喷,实现电池模组结构的轻量化设计,解决了传统电池没有良好的隔绝热量在电池单体之间传递的方式,更不能抑制电池的热失控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热安全管控电池模组结构,包括电池模组外壳和位于电池模组外壳内不少于两个的电池单体,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设置有蜂窝状结构的隔板和防火塑料网。
所述电池模组外壳包括上盖板、底板、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所述底板、上盖板和第一侧板的内侧均设置有散热沟槽,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首尾之间相互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盖板和底板插接卡合,第二侧板的外侧设置有加强板,该加强板通过螺栓与上盖板以及底板连接,上盖板边缘部分设置有压痕结构。
进一步限定,所述上盖板边缘部分设置有压痕结构,压痕深度可根据热失控时的开启压力进行计算。
进一步限定,所述隔板为蜂窝状结构,隔板内部设置有挡板,用于隔绝热量在相邻两电池单体间的传播,隔板两侧面对称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呈半圆柱形的通槽。
进一步限定,所述防火塑料网为网状结构,紧贴在散热隔板的两侧面。
进一步限定,所述底板、上盖板和第一侧板内侧的散热沟槽与隔板的数量相等、位置相对应且相互连通。
进一步限定,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与电池单体上防爆阀连接的通孔,当电池单体发生爆喷时,可将电池单体内部物质从防爆阀中定向导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使得电池单体组整体在空间六个自由度受到限制,拉紧有效、结构紧凑;蜂窝状结构的隔板设置,隔绝了热量在电池单体间的传播,实现了高效的散热效果;上盖板的压痕结构,可通过设置压痕开启压力实现电池模组热失控时的定向爆喷,从而实现快速泄压,有效的降低了爆炸的危害性;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采用的插装式自加强结构连接方式,实现了电池外壳的轻量化,节省了材料,并且能够有效地保证电池模组外壳结构的紧致程度;在底板、第一侧板及上盖板上设置的散热沟槽能够有效地释放电池模组因频繁充放电而产生的热量,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本发明所提供的结构拆装方便,简单易加工,独具新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38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