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体制作的端面重合度控制方法及船体制作的辅助工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3827.8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2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李清;金宇恒;李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73/00 | 分类号: | B63B73/00;B63B73/6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杨东明 |
地址: | 20013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体 制作 端面 合度 控制 方法 辅助工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体制作的端面重合度控制方法及船体制作的辅助工具,其中,辅助工具用于端面重合度控制方法中,即端面重合度控制方法借助夹持装置、引线以及线锥,通过在吊装斜板片段前将夹持装置以及引线设置在斜板片段上,并在斜板片段的吊装过程中运用线锥和引线对斜板片段进行定位,由此可精准控制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重合度,从而准确、高效地确定了对斜板片段和甲板片段的位置关系,解决了对船体总装的过程中由于装配精度造成的临时调整操作和返工重建操作,提高了船体的装配效率,也降低了船体的建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体结构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体制作的端面重合度控制方法及船体制作的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船舶钢制本体的建造是利用成组技术,模块化建造,即将大型整船根据本厂的工艺能力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分段进行制作,然后于船坞中对该些分段再进行总装。
总装过程中,相邻分段的端面对应连接(连接方式例如焊接),通常相邻分段之间涉及多个端面的连接,若分段的单个或者多个端面的公差未在装配要求范围内,则在总装时需进行临时调整或者局部返工重建,例如,当某一板件超长时,则需要临时测量并切割超长部分,在船坞中进行测量和切割对相关设备和操作工艺的要求很高,且相对于在分段建设中进行测量和切割而言,成本会成倍提高;再如,当某一板件偏短,且该板件与其对应的另一分段的端面之间缝隙超出了公差范围,则需要将该板件拆卸后换装新的板,在船坞中进行换板操作的成本相对于在分段建设中进行换板操作的成本成指数级增加。
换言之,在分段建造过程中,各端面的精度直接影响整船的建设成本。
目前,一些分段建造过程中涉及到甲板片段和斜板片段的装配,该些分段例如压载舱区域分段、民品船舶槽型隔舱下座墩区域分段、双层底区域分段和海工产品类似区域分段等。甲板片段和斜板片段装配时,甲板片段的一端面与斜板片段的一端面均要与另一分段连接,并要求甲板片段的端面与斜板片段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允许公差存在),在对甲板片段和斜板片段进行连接前,首先要对两者进行准确定位。
但是,目前并没有针对上述的甲板片段的端面和斜板片段的端面重合度的控制方法。以压载舱区域分段为例,现有的压载舱区域分段采用反态或是侧态等方法建造,在建造的过程中,由于的斜板片段反扣高度过高(超过正常安全作业高度2米),吊装定位的过程中斜板片段顶部没有脚手架等登高设施(按照工序流程脚手架是在定位、装配固定好后搭设),造成斜板片段的端面和甲板片段的端面的重合度难以控制。如临时借助外部设备(例如吊装设备)进行登高,然后进行高空作业,运用引线和线锥对斜板片段进行定位,则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施工人员的定位难度非常大。由此,现有技术中,施工人员通常凭借经验性操作进行简单定位后连接,斜板片段和甲板片段的定位精度低,留到后面工序再进行返修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船体制作的端面重合度控制方法及船体制作的辅助工具。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船体制作的端面重合度控制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提供甲板片段、斜板片段、夹持装置、引线及线锥;
S20:将所述夹持装置夹持于所述斜板片段上,并将所述引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夹持装置上;
S30:将S20得到的斜板片段吊装至所述甲板片段的上方,此时,所述引线的另一端下垂;
S40:在所述引线的另一端安装所述线锥;
S50:调整所述斜板片段的位置,直至所述线锥的尖端到所述甲板片段的端面的距离与所述引线的上端到所述斜板片段的端面的距离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38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