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河岸生态护坡带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4071.9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5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管凛;荆肇乾;孙鹏;陶梦妮;骆辉;经媛琦;刘玲;左思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H01M8/16;C02F3/0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微生物 燃料电池 河岸 生态 护坡 | ||
1.一种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河岸生态护坡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河道护坡(1)以及设置于河道护坡(1)内部的燃料电池网,所述燃料电池网包括多组沿河道护坡(1)长度方向设置的燃料电池,每组所述燃料电池的两极分别连接有阳极板(2)和阴极板(3),所述阳极板(2)埋入河道护坡(1)内,所述阴极板(3)铺设在河道护坡(1)表面,所述阴极板(3)与阳极板(2)之间通过导线(4)连接,所述导线(4)外接蓄电池(5),所述河道护坡(1)表面种植草本植物(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河岸生态护坡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2)埋入距河道护坡(1)表面以下5-15cm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河岸生态护坡带,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燃料电池呈矩形布置且垂直于纵坡方向并相邻的两组燃料电池之间间隔为50-8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河岸生态护坡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2)和阴极板(3)均由多层石墨烯碳材料板层叠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河岸生态护坡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2)和阴极板(3)上均设置有若干贯穿各层石墨烯碳材料板的贯通孔(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河岸生态护坡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21)的孔壁上设有连接柱(22),所述连接柱(22)上连接有卡爪(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河岸生态护坡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2)和阴极板(3)底部均设有定位槽(24),所述定位槽(24)呈台形设置,且所述定位槽(24)的尺寸由上至下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河岸生态护坡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2)沿周缘设有若干T字形的稳定板(7),所述稳定板(7)一侧的直角与阳极板(2)的周缘贴合,另一侧的直角埋设在土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河岸生态护坡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护坡(1)表面铺设有限位网(8),所述限位网(8)通过固定件(9)固定在河道护坡(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河岸生态护坡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9)设为至少两个,所述固定件(9)包括压板(91)、勾柱(92)以及固定钉(93),所述勾柱(92)连接在压板(91)背离河道护坡(1)的一侧,所述固定钉(93)穿过压板(91)后打入河道护坡(1)内,所述限位网(8)的边缘从压板(91)底部绕过并勾接在勾柱(9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407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