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助飞燕康复动作的医用器材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4108.8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0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琍风;闫慧;文青云;覃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3B23/02 | 分类号: | A63B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26600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飞燕 康复 动作 医用 器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飞燕康复动作的医用器材,包括床板,床板的前端成型有U型的槽口,床板的后端成型有矩形的槽孔,床板的槽孔内插设有若干根斜置的翻转杆,翻转杆的前端插接有连轴,连轴的两端插接在槽孔两侧的床板上;所述翻转杆的后端插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上插套有海绵套;所述翻转杆的下端面上抵靠有滚轮,滚轮铰接在支轴上,支轴插接固定在两根连杆的前端;所述的连杆上插接有铰接轴,铰接轴的两端铰接在支耳上,支耳固定在槽孔前侧的床板下端面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康复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辅助飞燕康复动作的医用器材。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长期的伏案工作或弯腰工作时,可使腰肌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进而导致腰肌劳损,腰肌劳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但目前市场上没有专门的腰肌劳损康复器械,人们在进行腰肌劳损康复时,通常采用手扶腰部进行旋转活动,腰部旋转运动锻炼效果不明显,从而人们会做一些特殊姿态的来提高康复的效果,如做“小飞燕”;所谓的“小飞燕”是指俯卧床上,去枕,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持续3~5秒,放松肌肉休息3~5秒,再重复上述动作。但在开始做“小飞燕”的初期,因为力量不够,只能实现头胸离开床面,但大腿离不开床面;需要他人帮助,可否设计装置代替他人的帮助,可以实现患者自行辅助自己做“小飞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了一种辅助飞燕康复动作的医用器材,其代替他人的帮助,可以实现患者自行辅助自己做“小飞燕”的康复动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辅助飞燕康复动作的医用器材,包括床板,床板的前端成型有U型的槽口,床板的后端成型有矩形的槽孔,床板的槽孔内插设有若干根斜置的翻转杆,翻转杆的前端插接有连轴,连轴的两端插接在槽孔两侧的床板上;所述翻转杆的后端插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上插套有海绵套;所述翻转杆的下端面上抵靠有滚轮,滚轮铰接在支轴上,支轴插接固定在两根连杆的前端;所述的连杆上插接有铰接轴,铰接轴的两端铰接在支耳上,支耳固定在槽孔前侧的床板下端面上;
所述槽口两侧的床板上插接有系绳,槽口两侧的床板下端面上固定有前支撑块,前支撑块后侧的床板上固定有中支撑块,槽孔两侧的床板上固定有后支撑块;所述系绳的一端固定在支撑带上,系绳的另一端穿过前支撑块和中支撑块固定在连杆的后端。
优选的,所述前支撑块、中支撑块和后支撑块的下端面在同一平面内。
优选的,所述的连杆呈倾斜状,连杆的后端至铰接轴的距离小于连杆前端至铰接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连杆的后端至铰接轴的距离小于铰接轴至后支撑块下端面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床板的上端面上固定有海绵垫,海绵垫上分别成型有与槽孔和槽口相对的开孔和缺口。
优选的,所述床板的两侧固定有扶手。
优选的,所述翻转杆的长度大于床板和海绵垫的厚度之和。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小于床板上槽孔的宽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提出了代替他人的帮助,可以实现患者自行辅助自己做“小飞燕”的康复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正视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41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用临时人孔道门盖
- 下一篇:一种GPS天线多功能安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