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云主机在宿主机上的动态分配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4882.9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96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胥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张娓娓;袁文婷 |
地址: | 518033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机 宿主 动态分配 方法 电子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提出一种云主机在宿主机上的动态分配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的方法包括:对监控数据进行处理;当监控数据达到预设的告警阈值时,触发告警并将触发的告警信息发送至Workflow,通过Workflow下达预先设定的指令;预先设定的指令包括云主机在宿主机上的动态分配,具体的动态分配方法如下:获取宿主机原始比例值、宿主机的实际资源占用比例值、以及云主机的云主机原始比例值,获取宿主机状态;根据云主机原始比例值、宿主机原始比例值以及宿主机状态,将云主机分配到与其匹配的宿主机上。利用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的云计算由于采用的固定核数和内存比的云主机,造成大规模的宿主机CPU或者内存资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云主机在宿主机上的动态分配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云平台监控产品,例如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的云监控产品,对基础资源(计算、网络、存储等)的监控大部分都是通过对指标设定固定阈值,当指标达到设定的阈值时,云监控会产生告警事件,并且将此告警事件通知到运维人员,运维人员根据收到的警告信息,在进行实际故障排除等等。
上述这种方式比较原始,没有实现监控运维的自动化,需要运维人员根据告警消息再去定位系统的具体问题,时效性较低。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大部分的故障都是由同样的原因引起的;比如:某一个生产集群专门用来做日志的存储,磁盘使用率的告警基本都来自于日志文件太多,可以手动删除旧日志文件来解决;但是每次告警和故障都需要运维人员手动修复,整个流程的自动化程度也比较低。
同时,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云平台产品,在云主机的镜像上都是固定了几种默认的镜像,其中,按照使用场景大部分可以分为:计算型、通用型、容量型、内存型等。大部分云平台计算型主机一般配置设置为:1核2G、2核4G、4核8G、8核16G,通用型主机一般配置为:1核4G、2核8G、4核16G等;但是这些镜像本质上没有差异只是在配置上的不同。也就是说,在分配镜像时,需要将核数和内存比不同的云主机分配到不同的宿主机上。例如:1核2G和2核4G的云主机在不超分的情况下,需要分配到36核72G或72核144G的宿主机上,因为核数和内存比均为1:2;如果在CPU核数和内存的比例确定时,这种分配方法比较好,不会造成宿主机的资源浪费。
鉴于上述原因,用户在采购机器的时候就需要将核数和内存比固定,如果不固定会有旧机器监控和新机器监控的问题;因此在用户发明云主机时就只能发明这些固定核数和内存比的云主机;假如用户想使用1核1G或者1核3G的云主机,在宿主机的资源被分配完时,就会要么剩余核数,要么剩余内存,不会将宿主机的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在一般商用的云计算场景中,会造成大规模的宿主机CPU或者内存资源浪费。
基于上述存在的各种问题,发明人意识到传统的云监控方式以及传统的云主机在宿主机的分配方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亟需一种云主机在宿主机上的动态分配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云主机在宿主机上的动态分配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云主机原始比例值、宿主机原始比例值进行分配云主机,将宿主机的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从而解决现有的云计算由于采用的固定核数和内存比的云主机,造成大规模的宿主机CPU或者内存资源浪费的问题。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云主机在宿主机上的动态分配方法,应用于电子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云监控设备对监控数据进行处理;
当处理的监控数据达到预设的告警阈值时,触发告警并将触发的告警信息发送至Workflow,其中,所述Workflow包括运维工具和运维实体;
根据接收到的告警信息,所述运维工具将预先设定的指令发送给所述运维实体;
根据接收到的指令,所述运维实体执行所述运维工具所下达的预先设定的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48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