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无线耳机的录音方法及录音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5296.6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5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枭;张怡君;冯建婷;黎椿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W4/80;H04W56/00;G10L19/16;G10L21/0208;H04M1/72433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夏峰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耳机 录音 方法 录音系统 | ||
本申请涉及无线耳机领域,公开了一种真无线耳机的录音方法,通过真无线耳机进行录音时,利用真无线耳机无线的优点,不会对用户的活动区域进行限制,进一步,真无线耳机其尺寸较小,而更加便于用户携带。进一步,本申请中利用移动终端和真无线耳机协同录音的方法,能够采集数据量更为完整的录音,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的录音信号和真无线耳机采集的录音信号进行协同降噪,分离得到的人声信号精确度和完整度更高。进一步,本申请中真无线耳机录音采用单耳机录音的方式,其数据量较小,在移动终端通过蓝牙接收真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时,避免了对移动终端的蓝牙带宽的过度占用以及降低了手机功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耳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无线耳机的录音方法及录音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直播、小视频拍摄等受到用户广泛的关注,在拍摄小视频或者进行网络直播时,都需要采集用户的声音,在采用移动终端(如手机)的麦克风采集声音时,如果用户距离手机过远,用户发出的声音很容易被环境噪声淹没和干扰,手机采集到的声音杂音较大,清晰度较低。因此,用户选择有线耳机或者专门的录音配件进行录音,不论是采用有线耳机还是专门的录音配件都需要和手机进行有线连接,有线耳机的耳机线的长短会限制用户的活动区域,从而造成用户活动不便。为了避免有线耳机的耳机线对用户的活动区域进行限制,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专业的录音配件,如图1所示的专业的录音配件可以直接固定在手机的录音接口上,但是此类专业的录音配件的尺寸与灵敏度、带宽、频响平坦度、声学过载点等性能指标有着正比关系,即录音配件的尺寸越大,其性能指标越优。因此,专业的录音配件其尺寸一般都较大,不便于用户携带。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无线耳机的录音方法及录音系统,真无线耳机作为录音器件,其尺寸较小,便于用户携带和操作且对用户的活动区域局限性小,此外,采用单耳机录音的数据量小,避免了对移动终端的蓝牙带宽的过度占用以及降低了移动终端的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真无线耳机包括两只真无线耳机,本申请实施例中称为第一真无线耳机和第二真无线耳机,其中,第一真无线耳机可以为左耳真无线耳机或右耳真无线耳机,第二真无线耳机可以为左耳真无线耳机或右耳真无线耳机,采用真无线耳机进行录音时,可以采用双耳机录音,单耳机录音,双耳机与移动终端协同录音,以及单耳机与移动终端协同录音的方式,其中,真无线耳机和移动终端的通讯方式为无线通讯。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真无线耳机的录音方法,真无线耳机包括第一真无线耳机,采用单只耳机进行录音,具体是:第一真无线耳机采集第一音频信号;第一真无线耳机将第一音频信号转换为PCM格式的第一数字音频信号传输至移动终端。或者,第二真无线耳机采集第二音频信号;第二真无线耳机将第二音频信号转换为PCM格式的第二数字音频信号传输至移动终端。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单耳机录音的方法,一方面,通过真无线耳机进行录音时,利用真无线耳机无线的优点,不会对用户的活动区域进行限制,另一方面,真无线耳机其尺寸较小,而更加便于用户携带,真无线耳机录音采用单耳机录音的方式,其数据量较小,在移动终端通过蓝牙接收真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时,避免了对移动终端的蓝牙带宽的过度占用以及降低了移动终端功耗。
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可能实现中,第一真无线耳机将第一数字音频信号或第二真无线耳机将第二数字音频信号通过各自的蓝牙模块以PCM格式的数字音频信号形式压缩传输至移动终端,其中,蓝牙模块包括但不限于蓝牙射频电路。
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可能实现中,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器和脉冲编码调制转换为PCM格式的第一数字音频信号和第二数字音频信号。
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可能实现中,移动终端可以对来自于第二真无线耳机的第二数字音频信号和/或第一真无线耳机的第一数字音频信号进行降噪滤波增强,以消除音频信号中的噪音,从而增强音频信号的清晰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52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