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配网接地故障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5464.1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7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蔺博;贾红松;彭明生;于建文;杨杰;黄卫洪;王申贵;孟凡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塔城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834700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接地 故障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配网接地故障检测装置,包括信号发生器、三相短接模块、采样接收器和监测模块,所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通过三相短接模块与配电导线连接,所述采样接收器用于在架空线路预设点采集信号,并传输至监测模块进行显示。可用于对故障后的架空线路、电缆线路进行故障检测;同时也可对故障后的电容器组、电压互感器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等电力设备进行故障检测,有效提高了对电力设备的故障排查效率,提高送电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线路故障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配网接地故障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辐射型网架空线路,覆盖面广、地形复杂,导致线路故障多、变电站越级跳闸多、故障查找困难。配网线路发生接地短路故障后,采取的常态处理方式是故障指示器翻牌帮助判断和人工巡视的方法来查找故障。这种方法对金属性短路故障或设备绝缘下降到规定值比较有效,由于电力系统的故障多为高阻故障,在特殊情况下正常段比故障段的绝缘电阻还低,故障指示器对高阻接地根本无法翻牌。这种靠人工排查故障方法,缺乏自动化技术手段,特别是瓷瓶击穿、避雷器击穿等隐蔽性故障很难通过肉眼发现掌握。同时,目前故障指示器运行使用寿命短,对使用环境要求严格,正常运行2年左右就失去作用,用抢修人员很难从翻牌指示上进行判断,误判断的可能性高达50%以上。为解决上述问题,电力系统规程规定采用供电系统试送的方式,即初步找到故障点后拉开下游开关合上某电力设备的电源断路器开关,电力系统保护不动作或不发出接地信号时,证明接地短路点在所拉分段开关下游。但这种方式存在极大风险,不但可能引起大面积用户短时停电或电压质量受影响,而且对供电系统冲击极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配网接地故障检测装置,包括信号发生器、三相短接模块、采样接收器和监测模块,所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通过三相短接模块与配电导线连接,所述采样接收器用于在架空线路预设点采集信号,并传输至监测模块进行显示。
进一步的,检测装置还包括状态指示模块,所述状态指示模块与监测模块连接,用于显示采集结构是否正常。
进一步的,所述状态指示模块包括绿色LED单元、红色LED单元和蜂鸣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采样接收器和监测模块之间采样RF点对点通讯。
进一步的,所述采样接收器为高精度电流采样接受器。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发生器为电压电流功率发生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压电流功率发生器还连接一接地试验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用于对故障后的架空线路、电缆线路进行故障检测;同时也可对故障后的电容器组、电压互感器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等电力设备进行故障检测,有效提高了对电力设备的故障排查效率,提高送电成功率。使用“二分法”利用本装置进行查找,进过几次测量,即可确定故障点。传统查找接地方法查找5-8人平均需15小时,使用该检测装置查找只需2-3人平均用时45分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装置应用实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配网接地故障检测装置,包括信号发生器、三相短接模块、采样接收器和监测模块,所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通过三相短接模块与配电导线连接,所述采样接收器用于在架空线路预设点采集信号,并传输至监测模块进行显示。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塔城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塔城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54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