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流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5506.1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8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向国庆;刘忠;陈武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德利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4 | 分类号: | H01H50/04;H01H50/08;H01H50/12;H01H5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6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接触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交流接触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静铁芯、线圈、动铁芯、移动支架、固定支架、分别安装在移动支架和固定支架上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对动触头松动时进行检测时的松动检测装置,此交流接触器,通过在交流接触器内部设置触头松动检测装置,该触头松动检测装置在在与动触头对应的基板上设有的微型气压传感器,从而当动触点与基板之间出现松动时,则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通孔处进入密封壳内部并且与微型气压传感器接触,此时,微型气压传感器即可实现对动触头进行快速检测的作用,同时通过蜂鸣器进行报警,进而可以进行快速提醒工作人员,同时进一步的减少了安全隐患,使交流接触器使用的安全性能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流接触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交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交流接触器常采用双断口电动灭弧、纵缝灭弧和栅片灭弧三种灭弧方法。用以消除动、静触头在分、合过程中产生的电弧。容量在10A 以上的接触器都有灭弧装置。交流接触器还有反作用弹簧、缓冲弹簧、触头压力弹簧、传动机构、底座及接线柱等辅助部件。
目前,现有的交流接触器在进行使用时,由于交流接触器在进行多次的开关闭合的过程中,即线圈通电,通过连杆带动触头进行移动,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连接,且在动触点与静触点连接的过程中,也是个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该过程长时间重复,会造成动触头与静触头相互磨损,且当磨损程度超过1mm时,动触点就会出现烧损的现象,进同时动触点与基板连接处则会出现松动的现象,同时由于动触头在交流接触器的内侧,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发现,进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交流接触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交流接触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交流接触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静铁芯、线圈、动铁芯、移动支架、固定支架、分别安装在移动支架和固定支架上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对动触头松动时进行检测时的松动检测装置,松动检测装置输入端与动触头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触头由基板和两个动触点组成,所述动触头与移动支架连接的位置设有连接弹簧,通过设有的连接弹簧,从而实现对动触头与静触头连接时进行缓冲减震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触头松动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基板远离两个动触头一端的密封检测件,所述密封检测件外侧设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与连接弹簧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通气件,通过设有的连接弹簧,从而通过连接板实现对基板与移动支架进行稳定的连接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壳体由基座、中间框架和上盖组成,且通气件位于中间框架处,从而使壳体对内部的零部件进行稳定的支撑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密封检测件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两个通孔,且两个通孔分别位于两个动触头处,两个所述通孔外侧且位于基板上设有绝缘垫,所述绝缘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壳,所述密封壳内部设有微型气压传感器,所述密封壳中部的两侧设有凹槽,且连接板底部的两端位于凹槽处且与基板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外侧设有蜂鸣器,通过设有的蜂鸣器与微型气压传感器,从而实现对松动的动触点进行快速检测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通气件包括分别设置在中间框架两侧若干个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中间框架对应进气孔的外侧设有过滤件,且中间框架对应进气孔的内部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且连接轴外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中间框架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有的通气件,从而不仅实现对交流接触器内部进行有效的通气的作用,当动触点与基板之间出现松动时,气流即可从缝隙处流入交流接触器内部,实现快速检测的作用,同时实现对交流接触器内部进行有效的散热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过滤件包括环绕设置在进气孔外侧且与中间框架固定连接的支撑挡圈,所述支撑挡圈内部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上螺纹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上设有若干个过滤孔,且固定壳与进气孔之间设有防潮剂,通过设有的过滤件,从而实现对进气孔进入的气流进行快速的过滤额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德利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德利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55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