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试腐蚀蠕变条件下锚固岩体内外变形特征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5822.9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9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胡江春;王红芳;李鹏飞;鲁家濠;管毅;李德威;孙路革;冯贺;李锐;孙光林;李晓芬;赵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原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6 | 分类号: | G01N3/06;G01N1/28;G01N1/36;G01N1/44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栗改 |
地址: | 45119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腐蚀 条件下 锚固 体内 变形 特征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测试腐蚀蠕变条件下锚固岩体内外变形特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锚固岩体化学腐蚀用的模拟装置以及检测装置,所述模拟装置包括用于盛放试样以及锚杆(4)的试样模具、用于固定试样的围压板(2)以及用于导入酸性腐蚀溶液的酸溶液导管(3);检测装置包括应变片(5)、电阻应变仪(6)、数据采集装置(8)以及数据处理装置(7),所述应变片(5)预埋在试样内部以及锚杆(4)上,且应变片(5)与电阻应变仪(6)连接,电阻应变仪(6)、数据采集装置(8)均与数据处理装置(7)连接;
所述酸溶液导管(3)垂直插入在试样内部以及锚杆(4)的上方;
通过对锚杆(4)和试样的不同位置、不同程度地进行腐蚀,使试样性能劣化,然后将试样放在蠕变试验机对性能逐渐劣化的试样进行蠕变试验;
在试样表面喷涂散斑图,利用数据采集装置(8)对试样表面的散斑图进行全程拍摄,实现试块表面应变的全断面测量;所述数据处理装置(7)根据电阻应变仪(6)测量的应变特征信息生成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曲线图,数据处理装置(7)根据拟合的数据曲线图的特征以及对该散斑图的后期处理,测试出化学腐蚀-蠕变条件下试样内外的变形特征;
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岩石相似材料按照预定的比例要求配制成试样,并搅拌均匀,在配制试样的同时,在锚杆(4)上均匀涂抹锚固剂,然后在锚杆(4)上以及试样内部预埋应变片(5),并利用导线将应变片(5)与电阻应变仪(6)连接起来;
S2:将步骤S1中搅拌均匀的试样分次倒入试样模具中;
S3:在锚杆(4)上方以及试样内部垂直插入酸溶液导管(3);
S4:将步骤S3中制作好的试样模具放在常温状态下湿护12-48h,之后将试样模具脱除,并将脱模后的试样放入恒温养护箱以60-80C°养护36-72h;
S5:在步骤S4中养护好的试样的左右两侧以及背面加上围压板(2),试样左右两侧的围压板(2)通过螺丝(10)紧固、试样背面的围压板(2)通过螺母与锚杆(4)旋紧;
S6:在步骤S5中的试样正面的锚杆(4)上加上垫片(9)并利用螺母固定;
S7:在酸溶液导管(3)中加入酸溶液对步骤S6中的试样进行腐蚀,然后在试样表面喷涂散斑图,并通过数据采集装置(8)对散斑图进行采集;
S8:将电阻应变仪(6)、数据采集装置(8)与数据处理装置(7)组装好,并进行调试;
S9:将步骤S7中的试样放在蠕变试验机中进行恒力加载试验,利用提前预埋好的应变片(5)对试样内部的应变现象进行检测,并通过电阻应变仪(6)以及数据处理装置(7)处理,得出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曲线图;
S10:在蠕变试验机开始工作时,利用数据采集装置(8)对试样表面的散斑图进行采集,根据拟合的数据曲线图像特征以及对该散斑图的后期处理,测试化学腐蚀-蠕变条件下试样内外的变形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腐蚀蠕变条件下锚固岩体内外变形特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模具的前后两个侧壁上分别对应开设有与锚杆(4)相匹配的穿孔Ⅰ,锚杆(4)的两端分别穿过相对应的穿孔Ⅰ并通过螺母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腐蚀蠕变条件下锚固岩体内外变形特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模具同一侧壁上的穿孔Ⅰ的数量均为5个,其中有2个穿孔Ⅰ位于侧壁的下部1/4处、且水平对称设置,有1个穿孔Ⅰ位于侧壁的中心处,剩余2个穿孔Ⅰ位于侧壁的上部3/4处、且水平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测试腐蚀蠕变条件下锚固岩体内外变形特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压板(2)固定在试样的左右两侧以及背面,且位于试样左右两侧的围压板(2)上设有用于穿入螺丝(10)的孔洞,以固定试样以及围压板(2)自身,位于试样背面的围压板(2)上开设有与锚杆(4)相匹配的穿孔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腐蚀蠕变条件下锚固岩体内外变形特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4)的一端穿过试样背面围压板(2)上的穿孔Ⅲ并通过螺母固定、另一端位于试样的正面且与所连接的螺母之间设有垫片(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原工学院,未经中原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582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