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络合物及其在抑制细菌生物被膜方面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5957.5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44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周云龙;方海平;钱秋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3/34 | 分类号: | A61K33/34;A61K47/52;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谢秀娟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络合物 及其 抑制 细菌 生物 方面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络合物,是由羧酸基和羟基的氧化芳香环碳烯和二价金属离子制备而成的,所述氧化芳香环碳烯浓度为31.25‑1000μg/mL,所述二价金属离子浓度为10‑104μM。还公开了所述的抗菌络合物在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方面的应用,所述抗菌络合物应用于抑制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或金色葡萄球菌形成的生物膜。本发明通过将氧化石墨烯和铜离子先后加入细菌悬液中,当氧化石墨烯和铜离子结合可以形成络合物,而该络合物可有效的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其抑制率可高达80%,这对于研究新型抗细菌生物被膜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菌络合物及其在抑制细菌生物被膜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世界范围内,感染致病细菌(如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免疫力低患者死亡及重症监护病房内非心脏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常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但众多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导致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同时也可能引起患者自身抗菌性的改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致病细菌很容易形成生物被膜,其能够在加强细菌耐药性的同时干扰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杀伤机制。研究和开发新型抗细菌生物被膜材料,杀灭有害细菌并持久抑制其生物被膜生长是当今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络合物及其在抑制细菌生物被膜方面的应用,氧化石墨烯和铜离子结合可以形成络合物,该络合物对细菌形成的生物被膜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可高达80%,这对于研究新型抗细菌生物被膜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络合物,是由羧酸基和羟基的氧化芳香环碳烯和二价金属离子制备而成的,所述氧化芳香环碳烯浓度为31.25-1000μg/mL,所述二价金属离子浓度为10-104μM。
优选的是,所述氧化芳香环碳烯为氧化石墨烯;
所述二价金属离子为铜离子,所述铜离子来源于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或者硫酸铜溶液。
优选的是,所述氧化石墨烯尺寸大于100nm。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抗菌络合物在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方面的应用,所述抗菌络合物应用于抑制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或金色葡萄球菌形成的生物膜。
所述的抗菌络合物在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方面的应用,具体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细菌悬液等体积接种到含氧化石墨烯溶液的48孔板中,置于37℃下孵育2-6h,再加入铜离子溶液,混合培养48h,中间间隔24h,加入与混合液等体积的LB液体培养基,形成生物被膜;
生物被膜形成后,去除LB液体培养基部分,并用PBS洗涤2-3次,再将48孔板置于55℃下保持1h(将生物被膜刚性固定在48孔板上)后,经过染色后续处理,于波长550nm下测定OD值以监测细菌膜吸收的染色剂的量。
具体染色处理:在室温条件下用结晶紫染色生物膜15min,去离子水冲洗掉,再置于37℃烘箱内过夜,然后向每个孔中加入乙酸30min以溶解由细菌生物被膜吸收的结晶紫,使用全波长微孔板读板机在OD550监测溶解的结晶紫即可。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59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商用车安全体检系统
- 下一篇:即热式酿造组件及饮料冲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