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X形振动杆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7491.2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5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程远;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046 | 分类号: | E02D3/046 |
代理公司: | 郑州亦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88 | 代理人: | 张夏谦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X形振动杆,包括振动杆本体,所述振动杆本体的截面呈X形结构,X形结构振动杆本体的斜夹角为45°‑60°,所述振动杆本体的四条翼边边缘均等间距设有开口齿,所述振动杆本体四个翼边表面在长度方向上等间距的设有圆孔,该X形振动杆,其设计结构简单、使用便捷,能够避免了十字形振动杆在使用时杆轴附近产生的土塞效应,使得振动能量能够有效的传递,达到最佳密实效果,设计的开口齿能够减少振动杆的实际横截面积和阻抗,产生更大的振幅并易于与土体发生共振,有利于振动致密,同时开口齿的设计也减小了振动杆的刚度和重量,使其在加载时呈现柔性,柔度越大时致密范围越大,振杆的几何学设计可以提高致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陷性黄土地基振动密实处理时所选用的振动杆设计领域,具体为一种X形振动杆。
背景技术
我国黄土覆盖西北、华北等省区的220多个县市,面积达63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6.6%,具有分布广、层厚大和成因类型复杂的特征。黄土的水敏性、大孔性、以及结构性所造成的湿陷性导致其在外界荷载(如地震、工程振动等)及水的作用下容易失稳发生滑坡、震陷和湿陷,对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工程建设带来巨大风险挑战。黄土由于其特殊的工程性质,在作为天然地基使用时,难以满足其上覆建筑物对于地基承载力和稳定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常用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有强夯法、换土垫层法、挤密桩法、预浸水法和化学加固法等,这些方法已在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并已形成相应规范标准,但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目前,虽然在一些地区采用十字形振动杆对黄土湿陷进行加固,但是十字形的振动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加固效果并不稳定,难以满足施工的要求。因此,研发经济、高效、环保的新型黄土地基处理技术对我国西北地区黄土工程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X形振动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十字形振动杆在进行黄土加固时产生的加固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X形振动杆,包括振动杆本体,所述振动杆本体的截面呈X形结构,X形结构振动杆本体的斜夹角为45° -60°,所述振动杆本体的四条翼边边缘均等间距设有开口齿,所述振动杆本体四个翼边表面在长度方向上等间距的设有圆孔,所述振动杆本体的一端为平面结构、另外一端为设有尖刺端,所述尖刺端的斜边与所述振动杆本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
优选的,所述尖刺端的斜边与所述振动杆本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 30°。
优选的,所述尖刺端的斜边与所述振动杆本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 60°。
优选的,所述振动杆本体上四个翼边的开口齿为凹形半圆尺。
优选的,所述振动杆本体上四个翼边的开口齿为正方形齿。
优选的,所述振动杆本体上两个翼边的开口齿为凹形半圆尺,另外两个翼边的开口齿为正方形齿,凹形半圆尺与正方形齿在振动杆本体上交替设置。
优选的,X型结构振动杆本体的斜夹角为45°。
优选的,X型结构振动杆本体的斜夹角为60°。
优选的,所述振动杆板体四个翼边的厚度均为2cm。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X形振动杆,其设计结构简单、使用便捷,能够避免了十字形振动杆在使用时杆轴附近产生的土塞效应,使得振动能量能够有效的传递,达到最佳密实效果,设计的开口齿能够减少振动杆的实际横截面积和阻抗,产生更大的振幅并易于与土体发生共振,有利于振动致密,同时开口齿的设计也减小了振动杆的刚度和重量,使其在加载时呈现柔性,柔度越大时致密范围越大,振杆的几何学设计可以提高致密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74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