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硅酸盐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8305.7 | 申请日: | 2020-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9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强;张秋兵;杨小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力王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1/04 | 分类号: | C09J11/04;C09J11/06;C09J11/08;C09K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姚远方 |
地址: | 5161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硅酸盐 相变 二次 吸附 方法 | ||
1.一种基于硅酸盐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在第一相变物质中加入第二吸附载体,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为吸附相变粉体后的第一吸附载体,所述第一吸附载体为石墨、气凝胶或胶囊;所述第二吸附载体为硅酸盐;
S2、对加入所述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进行加水搅拌,得到相变混合物溶液;
S3、对所述相变混合物溶液进行干化处理,得到相变物质块体;
S4、对所述相变物质块体进行粉碎,得到第二相变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酸盐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相变物质块体进行粉碎之后,包括:
S5、将经步骤S4处理后的第二相变物质进行过筛,得到粉粒状的第二相变物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酸盐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加入所述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进行加水搅拌,包括:
对加入所述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再加水,通过机械搅拌15至9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酸盐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相变混合物溶液进行干化处理,包括:
对所述相变混合物溶液进行加热烘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酸盐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相变混合物溶液进行干化处理,包括:
对所述相变混合物溶液进行风化晾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酸盐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5至20份所述第一吸附载体存在;
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80至95份所述相变粉体存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硅酸盐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相变物质中有1至10份所述第二吸附载体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相变物质中有90至99份所述第一相变物质存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酸盐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酸盐包括以下材料的至少一种:
硅酸钙、硅酸钠、硅酸盐水泥、硅酸铝和碳酸钙。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硅酸盐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变粉体选自以下材料的至少一种:烷烃蜡、石蜡、脂肪酸、PE蜡和PP蜡;
所述烷烃蜡的烷烃碳原子数介于10-6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力王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力王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830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卷纸机及其换辊刹车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玻璃生产用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