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化学原位自动控制污染场地修复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8388.X | 申请日: | 2020-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1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张礼知;魏凯;彭星;艾智慧;曹诗玉;安雪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和长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4 | 代理人: | 周捷;张施露 |
地址: | 430079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化学 原位 自动控制 污染 场地 修复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通过电化学原位自动控制的污染场地修复系统,其中:
依据场调结果布设若干口注入井,各注入井旁设置有监测井,注入井和监测井之间的距离以确保药剂快速扩散到监测井中;
监测井中置有电极,注入井和监测井之间通过联通沟槽相连接,各联通沟槽的汇集处连接有三通阀,其中一通连接联通沟槽,一通连接药剂回收管,一通连接大气;
药剂混合箱通过药剂注入管和空气压缩机连接至注入井;
一控制平台连接空气压缩机电源,该控制平台通过电化学工作站连接监测井中的电极;通过电化学信号变化趋势,判断修复是否完成并根据电化学信号结果控制注药或停止注药;
一液位传感器的探头设置在监测井内且距监测井底有一高度,触发液位设置于监测井与沟槽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场地修复系统,其中,注入井和监测井的井深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场地修复系统,其中,监测井设置在注入井半径0.2-0.5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场地修复系统,其中,三通阀中连接联通沟槽的一通设置有一个孔径为1微米的滤网;连接药剂回收管的一通设置有一个电磁阀;连接大气的一通设置有一个单向通气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场地修复系统,其中,电极在监测井中的置放深度为1.5-10.5m,电极包括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场地修复系统,其中,联通沟槽的深和宽为3-5cm。
7.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电化学原位自动控制的污染场地修复系统所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平整场地,依据场调结果进行布井,在各注入井旁边设置监测井,确保注入药剂快速扩散到监测井,挖掘联通沟槽连接各注入井和监测井;
将电极投入到监测井中,注药至液位触发液位传感器,注药自动停止,此时药剂回收管上的电磁阀自动开启,控制平台监测电化学信号变化,通过电化学信号变化趋势,判断修复是否完成并根据结果实现注药或停止注药;停止注药后自动提示本轮修复完成;
在修复过程中,三通阀中的滤网用于防止返浆过程中的泥土进入药剂混合箱,单向通气阀是当沟槽中产生的压力过大时,能排放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高浓度石油烃污染场地,先加入双氧水氧化污染物,开路电位下降,随着双氧水的消耗,开路电位趋于稳定;电化学信号连续稳定一段时间后,控制平台开启电源进行注药,电化学信号的稳定判据为平衡电位振幅的3-5倍内,同时不超出这一区间时间设置为10-30分钟,以防止局部扰动带来的影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修复完成后,加入修复药剂,开路电位上升,然后趋于稳定,连续两次注入开路电位上升,认为修复完成,控制平台停止工作并提示本轮修复完成;
开路电位的上升和下降设置为平衡时振幅的的10倍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注入药剂由铁循环调节剂和双氧水组成,铁循环调节剂包括:柠檬酸、没食子酸、抗坏血酸、原儿茶酸、草酸和酒石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铁循环调节剂组成依据场地土壤中矿物成分确定;注入药剂的铁循环调节剂与双氧水的质量比为1:4-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师范大学,未经华中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838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