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改性植物单宁的河道黑臭水体的原位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8889.8 | 申请日: | 2020-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3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侯俊;杨梓俊;苗令占;尤国祥;吴淼;龚雪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严海晨 |
地址: | 21009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改性 植物 单宁 河道 水体 原位 治理 方法 | ||
1.一种基于改性植物单宁的河道黑臭水体的原位治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格栅拦截:在河道上游设置格栅带,阻挡水体中的漂浮物;
(2)原位絮凝处理:在格栅带下游设置絮凝区,在絮凝区投加改性植物单宁絮凝剂,通过絮凝作用与水体中的污染物一起形成絮体;
(3)曝气浮选:在絮凝区下游设置曝气浮选区,在该区域底部布置微纳米曝气装置,微气泡裹挟沉降的絮体在浮力作用下上浮,并在水面聚集形成漂浮性絮状污泥;
(4)污泥截留与处理:在曝气浮选区下游设置污泥回收区,聚集在水面的污泥随水流进入到污泥回收区,使用污泥截留设备对水面污泥进行收集;
(5)河道生态系统构建:建立供植物和微生物生产和繁衍的复合纤维浮动湿地,在河道内引入浮游动物、鱼类和底栖生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改性植物单宁的河道黑臭水体的原位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格栅拦截中,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粗格栅、中格栅和细格栅,粗中细三种格栅的栅距范围分别为50~100 mm、10~40 mm和1.5~10 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改性植物单宁的河道黑臭水体的原位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原位絮凝处理中,改性植物单宁絮凝剂合成方法:二乙胺和甲醛在四颈瓶中反应得到亚甲基二胺,植物单宁和1,4-二氧六环溶解后,加入亚甲基二胺,搅拌均匀后加入酸催化剂,酸的量为0.02 mol/g 植物单宁,在40 ℃下恒温反应4 h,然后加入环氧氯丙烷,继续反应4 h终止反应;减压蒸馏分离溶剂,得到改性植物单宁;其中,主要化学药剂的摩尔比如下,二乙胺:甲醛:植物单宁:1,4-二氧六环:环氧氯丙烷=1:1:1:2:1.5~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改性植物单宁的河道黑臭水体的原位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原位絮凝处理中,絮凝剂进行投加时,根据水体流速,调整絮凝剂储备液的投加速率,使得水体中改性植物单宁的浓度为50~100 mg/L;使用药剂管道投加装置,末端通过多孔喷头均匀地将絮凝剂分散到水体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改性植物单宁的河道黑臭水体的原位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曝气浮选中,在满足水深的条件下,沿水流垂直方向的水底布置多排微纳米曝气装置,每排每隔20 m布置一台,每台曝气装置安装三个微纳米曝气头,采用间歇曝气,每次曝气12 h,每两次曝气间隔2 h,确保水体的溶解氧水平大于5 mg/L。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改性植物单宁的河道黑臭水体的原位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4)污泥截留与处理中,使用水面污泥截留设备回收污泥,在河道两侧设置污泥处理装置,将回收的污泥依次通过浓缩、稳定、脱水和干化获得干化污泥,用作河道两侧景观树木和草坪的营养土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改性植物单宁的河道黑臭水体的原位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5)河道生态系统构建中复合纤维浮动湿地中水生植物种植种类包括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等,所述浮水植物为睡莲、水葫芦和荇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沉水植物为伊乐藻、苦草、菹草和金鱼藻中至少两种及以上的组合,所述挺水植物为芦苇、再力花、鸢尾和美人蕉中至少两种及以上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888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审计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安全医用剪刀自动装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