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视觉改善训练仪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8904.9 | 申请日: | 2020-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7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广志 |
主分类号: | A61H5/00 | 分类号: | A61H5/00;A61N2/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2300 辽宁省铁岭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觉 改善 训练 | ||
本发明涉及视觉改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视觉改善训练仪,包括盒体、面板、绑带及安装在盒体内的瞳距调节装置和移动变焦装置,盒体前后分别有前视物窗和后视物窗。后视物窗位置设计有外置可更换镜片,后视物窗面板上方有预先设定的瞳距调节数值,在面板接近眼部穴位的位置安装有强磁片。受用者在使用本视觉改善训练仪时会促使眼睛的焦距不断向远处扩展,这能够诱导非正视眼看清目标物体并向正视眼转化,增强眼睛聚焦、注视、追随等能力,起到改善视觉的作用,适用于预防、控制和改善近视、散光、弱视、屈光参差及视疲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觉改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视觉改善训练仪。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社会的学习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导致近视人群日益庞大,特别是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逐年攀升,居高不下。近视的形成和发展原因具有多样化,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时间近距离的用眼是近视不断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睫状肌长期紧张收缩,进而发生痉挛,由此导致假性近视的发生,这个阶段如果不进行干预和改善就会逐渐演变成为真性近视。目前,近视的控制手段通常有角膜塑形镜、光学眼镜、按摩、仪器,但眼镜本身控制效果有限,近视的重点人群也就是青少年又课业繁重,再加上此类仪器设计原理针对性不强,训练方式枯燥乏味或使用不便,不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导致控制效果和持久性有限。此发明所述视觉改善训练仪的原理是近视人群在读书、使用手机和电脑、看电视甚至看风景时在目标物本身没有移动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步进电机带动物镜片按特定规律往复运动,使眼睛的焦距规律性的不断产生远近变化,也就是通过预设的三种程序控制凹透镜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规律变化达到变焦的目的,这能够诱导非正视眼看清视标物体并向正视眼转化。外置可更换镜片适合针对不同屈光不正人群使用,适用于预防、控制和改善近视、散光、弱视、屈光参差及视疲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眼睛的焦距规律性的不断产生远近变化,能够针对性的诱导使用者的非正视眼看清目标物体并向正视眼转化的视觉改善训练仪,使用方便,针对性强,接受度高,以便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盒体、面板、绑带及设置在盒体内的瞳距调节装置和移动变焦装置。盒体前后分别有前视物窗和后视物窗。前视物窗为整体设计,后视物窗分左右两个,对应左眼与右眼,后视物窗设计为可更换屈光镜片的卡扣式,后视物窗上方有预先设置的瞳距调节数值,在面板接近眼部穴位的位置安装有强磁片,整体为头戴前后开窗式。
所述瞳距调节装置包括左右两个镜筒及安置镜筒的固定在盒体内的支撑架和调节轮。镜筒朝向为可移动的物镜片朝向前视物窗,固定的目镜片和外置可更换镜片位于后视物窗方向。两个镜筒上方开有切割槽,切割槽上方的支撑架中间安装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上安装有滑动模块,滑动模块两边是滑动杆为长条插入式。物镜环上方底座为可插入式结构,将安装有物镜片的物镜环通过切割槽安装到镜筒中,再将物镜环底座插入到滑动模块滑动杆上。两个镜筒靠近后视物窗下方位置各有一个固定片,固定片固定在螺纹杆上,螺纹杆与镜筒连接杆相连接,镜筒连接杆中间位置是一个齿轮,齿轮与瞳距调节轮啮合,镜筒连接杆与瞳距调节轮均被固定在支撑架下方,推动瞳距调节轮可使镜筒在支撑架上横向对称移动,在调节时参照后视物窗预先设置的瞳距调节数值即可进行瞳距设定。
所述移动变焦装置包括镜筒中的变焦镜片和外置可更换镜片。单筒变焦镜片为2片,安装在镜筒内,外置可更换镜片根据需要为1-2片。镜筒内离眼睛远的可通过步进电机带动前后运动的是物镜片,为凹透镜片。固定在镜筒中靠近眼睛方向的是目镜片,为凸透镜片。
所述移动变焦装置还包括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安装于盒体内支撑架上方中央位置,电机上安装有滑动模块,滑动模块下方卡在导滑槽上,滑动模块的左右两边安装着装有物镜片的物镜环,通过控制程序控制步进电机带动物镜片在镜筒内同时进行前后直线滑行运动进行移动变焦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广志,未经李广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89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