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震数据自适应高频补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9135.4 | 申请日: | 2020-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7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仰华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韩富强 |
地址: |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路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震 数据 自适应 高频 补偿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震数据自适应高频补偿方法,为了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依据地震数据本身所反映的能量吸收衰减特征,构建数据驱动的振幅补偿滤波器,对实际地震数据进行自适应的高频成分补偿。步骤如下:(1)实现伽柏变换,构建地震道的伽柏频谱切片;(2)构建伽柏振幅谱的解析函数并估算其峰值频率;(3)构建高频振幅补偿滤波器;(4)实现对伽柏频谱切片的高频振幅补偿滤波;(5)实现伽柏逆变换,重构高频振幅补偿之后的时间域地震道。具有构建提高分辨率的滤波器时能够摆脱对Q模型的依赖,能对地震数据进行自适应的高频成分补偿,有效增加地震数据的频带宽度,从而增强地震数据通过地层成像和储层反演识别薄互储层能力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地震勘探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震数据自适应高频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信号在地下传播的过程中,高频能量会逐渐被粘弹介质吸收,地震反射剖面上呈现的地震子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拉伸。这种拉伸现象降低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势必影响地层成像和油气储层反演的精度和分辨能力。可是目前全球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目标越来越复杂,面临储层薄、空间跨度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进而有效描述油气聚集的薄互储层。
本发明人2002年在全球首创稳定化反Q滤波方法(A stable and efficientapproach of inverse Q filtering, Geophysics, vol: 67/2002)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广泛应用。在此之前的反Q滤波方法只能对地震信号的相位进行校正(Bickel Natarajan,1985;Hargreaves Calvert,1991),这种纯相位校正的反Q滤波方法不能对地震信号的高频振幅进行补偿。而Wang’s稳定化反Q滤波系列方法通过同步实现振幅补偿和相位校正的方式提高地震信号的分辨率。但是,该系列方法在构建振幅补偿滤波器时依据给定的Q模型,是一种模型驱动的滤波方法。而Q模型的估算普遍存在估算误差,这种误差的产生既可能是受地震数据本身的品质影响,也可能是由Q模型的估算方法造成的。因此,提高地震分辨率的处理方法还有待改进,特别是构建提高分辨率的滤波器时需要能够摆脱对Q模型的依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依赖于模型的缺陷,提供一种地震数据自适应的高频补偿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地震数据自适应高频补偿方法是依据地震数据本身所反映的能量吸收衰减特征,构建数据驱动的振幅补偿滤波器,对实际地震数据进行自适应的高频成分补偿。本发明提出依据地震信号自身特征构建振幅补偿滤波器,因此这种高频补偿方法是一种数据驱动的滤波处理方法,是于地震数据自适应的提高分辨率的方法,构建提高分辨率的滤波器时摆脱了对Q模型的依赖。
步骤如下:(1)实现伽柏变换,构建地震道的伽柏频谱切片;(2)构建伽柏振幅谱的解析函数并估算其峰值频率;(3)构建高频振幅补偿滤波器;(4)实现对伽柏频谱切片的高频振幅补偿滤波;(5)实现伽柏逆变换,重构高频振幅补偿之后的时间域地震道。步骤(1)实现伽柏变换,构建地震道的伽柏频谱切片。实现过程包括:采用高斯时窗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仰华,未经王仰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91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