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雪装置、人工气象室以及降雪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9251.6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05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榎浩之;田村航士;坂根浩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斯佩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C3/00 | 分类号: | F25C3/00;G01N2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李雪春;王维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雪 装置 人工 气象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雪装置、人工气象室以及降雪方法。降雪装置(10)包括:具有生成雪的造雪功能和将生成的雪保持为不凝固的状态并贮存的蓄雪功能的蓄雪部(14);被导入贮存在蓄雪部(14)的雪并使被导入的雪下雪的降雪部(20)。蓄雪部(14)包含具有造雪功能的罐(22)和在罐(22)内使伴随雪的空气流动的送风机(28)。通过送风机(28)的工作,在罐(22)内,伴随雪的空气沿罐(22)的内面以周向旋转的方式流动。据此,能够获得不受造雪能力的限制的降雪量或雪供给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雪装置、人工气象室以及降雪方法。
背景技术
如在日本专利公报第5843240号以及日本专利公报特公平6-63686号所公开,已知有用于人工降雪的降雪装置。例如,在日本专利公报第5843240号中公开的降雪装置具备配置有制冰机的制冰室以及将在制冰室制造的冰在低温环境下粉碎而冰粒化的低温室。冰粒化的人工雪朝向风洞而利用压力被输送。另一方面,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公平6-63686号中公开的降雪装置包括冰晶发生机构、收集在冰晶发生机构发生的冰晶的集合室、发生雾的液喷雾机构以及形成低温的超声波场的超声波悬浮机构。在该装置中,雾以及冰晶在利用超声波场悬浮的过程中成为雪片,并且,雪片自然落下。
在日本专利公报第5843240号以及日本专利公报特公平6-63686号公开的降雪装置中,采用一边制造雪一边依次降雪的结构。因此,降雪量或雪供给量受到造雪能力的限制。也就是说,不能获得造雪能力以上的降雪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获得不受造雪能力的限制的降雪量或雪供给量的降雪装置、人工气象室以及降雪方法。
本发明一个方面所涉及的降雪装置包括:蓄雪部,具有生成雪的造雪功能和将生成的雪保持为不凝固的状态并贮存的蓄雪功能;以及降雪部,被导入贮存在所述蓄雪部的雪,并使被导入的雪下雪或供给到试样体,所述蓄雪部包含至少具有所述造雪功能的罐、送风机以及两端连接于所述罐并设有所述送风机的循环路,所述送风机使所述罐内的伴随雪的空气流动,将雪保持为不凝固的状态,所述蓄雪功能通过所述送风机的工作而使所述罐内的雪被空气输送并在所述循环路流动后再次返回到所述罐内来实现,所述循环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罐的下部,所述罐内的空气从所述下部被吸引到所述循环路。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所涉及的人工气象室包括:所述降雪装置;以及试验室,具有配置试样体的空间,其中,所述降雪装置在所述试验室内降雪或将雪供给到试样体。
本发明又一个方面所涉及的降雪方法是使用所述降雪装置进行降雪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降雪装置的所述蓄雪部内生成雪;在所述蓄雪部内,将生成的雪保持为不凝固的状态并贮存;将所述蓄雪部内的雪导入所述降雪部;以及通过所述降雪部降雪或将雪供给到试样体。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不受造雪能力的限制的降雪量或雪供给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降雪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对罐的循环路的连接位置的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降雪装置的图。
图4是概略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降雪装置的图。
图5是概略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降雪装置的图。
图6是概略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降雪装置的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降雪装置的图。
图8是概略地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气象室的图。
图9是概略地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人工气象室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斯佩克株式会社,未经爱斯佩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92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