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含水阶段井网均衡注采及配套保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0564.3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1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敏;尤启东;吕爱华;陈刚;唐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E21B43/30;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朱丽莎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水 阶段 均衡 配套 保障 方法 | ||
1.一种高含水阶段井网均衡注采的配套保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别表征区块级“宏观配注量”的计算方法、表征井组级“微观配注”的计算方法、表征井组内“井间再优化”的中心注水井及对应生产井的液量计算方法、表征中心注水井井筒层间储层措施保障方法、表征井组内层内注采井间储层措施保障方法,并从多层次液量配产配注、纵向和平面构成的三维措施保障实现高含水阶段井网的均衡注采;
所述的表征区块级“宏观配注量”是指区块注水速度与产油速度、产液速度之间的关系,以累计产水与累计产油、累计注水与累计产油之间的水驱曲线关系为基础,通过将方程时间求导及变形,建立了区块注水速度与产油速度、产水速度之间的关系式,由此确定不同产油量Qo和产水量Qw时对应的区块注水量QBI;
所述的表征井组级“微观配注”是以中心注水井组为研究对象,从中心注水井组“微观”上计算第n口中心注水井配注量,根据第n口中心注水井井控范围可驱替体积(DPV)n与渗流阻力Rn之比占全区中心注水井井控范围驱替体积与渗流阻力比值的总和的百分比做为权系数,对“宏观配注量”得到的区块注水量QBI进行分配,计算得到“中心注水量”微观配注量Qn;
所述的表征井组内的“井间再优化”是第n口中心注水井第k层对应的生产井i各方向上的液量优化,根据第n口注水井第k层对应第i口生产井连线控制范围内的注入水孔隙体积倍数VP(n,k,i)与极限注水孔隙体积倍数VP(lim)以及注采距离计算中心注水井各层对应的生产井各方向上的合理相对注水速度Vv(n,k,i),以作为权系数,将“中心注水量”微观配注量Qn进行生产井液量分配,即得到第n口注水井第k层对应第i口生产井的最优化液量Qnik,通过即得到第i口生产井优化后总液量Qi;
所述表征中心注水井井筒层间储层措施保障方法为,第n口中心注水井优化后的液量Qn在各层的优化吸水量Qnk与实际吸水量Qnk0不一致,第n口中心注水井优化后的液量Qn在各层的优化吸水量Qnk与实际吸水量Qnk0的比值应等于第i口生产井第k层与中心注水井间的合理相对速度与实际相对速度的比值WMnk,为保障注水井液量Qn在各层的优化分配,各层应在原有渗流率Knk0基础上调整为Knk=Knk0×WMnk,实现注水井吸水量在吸水剖面上的最优;
所述的表征井组内层内注采井间储层措施保障方法为,第n口中心注水井第k层与对应第i口生产井的井间存在平面渗流阻力差异,使得第i口生产井液量调整前第k层产液量Qnik0与优化液量Qnik不一致,为保障平面井间渗流速度最优,对于第n口中心注水井第k层对应第i口生产井的渗透率Knik0进行修正,Knik=Knik0·MWOnik,其中从而实现注水井液量在平面上的最优分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含水阶段井网均衡注采的配套保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征区块级“宏观配注量”的计算方法,具体为:
式中:Qo为产油量;Qw为产水量;QBI为区块注水量;系数A,B,E,F通过水驱曲线拟合获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含水阶段井网均衡注采的配套保障方法,其特征在于:表征第n口中心注水井组“微观配注”的计算方法,具体为:
式中:(DPV)n为第n口中心注水井控制区域的孔隙体积;Qn为第n口中心注水井组的微观配注量;Rn为第n口中心注水井控制区域的渗流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056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