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豆式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0694.7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1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平;葛辉明;李碧梅;李念;袁中直;祝媛;刘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H01M2/26;H01M2/02;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6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豆式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其中,豆式电池包括圆柱状的外壳和卷绕式电芯,外壳包括均为金属件的底壳和盖帽,底壳包括底板和第一围壁,盖帽包括顶板和第二围壁,第二围壁套设在第一围壁外,第一围壁的外表面粘贴有第一绝缘密封膜,第二围壁的内表面粘贴有第二绝缘密封膜,两个绝缘密封膜抵接后固化为一体形成密封层,卷绕式电芯的极片呈长条形,当极片上设置一个极耳时,极耳设置在极片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当极片上设置至少两个极耳时,至少一个极耳设置在极片的长度方向上,极耳延伸至卷绕式电芯的外部。本发明的豆式电池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高,可实现快充和大倍率放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豆式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豆式电池是一种尺寸非常小的电池,又称为纽扣电池或扣式电池。豆式电池一般包括底壳、盖帽和设置在二者构成的容纳腔内的电芯,由于豆式电池的尺寸非常小,造成其密封难度非常大。豆式电池的常规装配过程如下:将密封圈套设在底壳上,放置电芯等操作后,将盖帽盖设在底壳上进行密封处理。如此制备的豆式电池存在以下缺陷:1、密封圈的上端一般设置有挂钩结构以悬挂在底壳的顶部,此密封圈结构和组装密封工艺均较为复杂,制作成本高,同时也会增加豆式电池的在线生产时间,降低产能;2、密封圈部分位于底壳的内壁,占用了底壳内部的空间,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和电池的能量密度;3、豆式电池尺寸小,因此密封圈的厚度需要做到很薄,增加了密封圈的制作难度,同时厚度较薄的密封圈很难保证厚度尺寸一致性,因此组装后的电池密封性较差。
另外,目前常规的豆式电池的卷绕式电芯的极耳均处于极片的端部,使得目前的豆式电池在快充和大倍率放电性能上存在短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豆式电池,其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高。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豆式电池,其能够实现快充和大倍率放电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豆式电池的制作方法,其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豆式电池,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卷绕式电芯,所述外壳为圆柱状,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和盖帽,所述底壳和所述盖帽均为金属件,所述底壳包括底板和环设在所述底板的一侧面的第一围壁,所述盖帽包括顶板和环设在所述顶板的一侧面的第二围壁,所述第二围壁套设在所述第一围壁外,所述第一围壁的外表面粘贴有第一绝缘密封膜,所述第二围壁的内表面粘贴有第二绝缘密封膜,所述第一绝缘密封膜与所述第二绝缘密封膜抵接后固化为一体形成密封层,所述卷绕式电芯的极片呈长条形,当所述极片上设置一个极耳时,所述极耳设置在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当所述极片上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极耳时,至少一个所述极耳设置在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的所述极耳的长度沿所述卷绕式电芯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极耳延伸至所述卷绕式电芯的外部。
作为豆式电池的一种优选方案,当所述极片上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极耳时,所有的所述极耳沿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豆式电池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一个所述极耳位于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其余的所述极耳与位于所述极片长度方向的中心的所述极耳间隔设置。
作为豆式电池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极片上设置至少三个且单数个所述极耳,其中一个所述极耳位于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剩余的所述极耳相对于所述极片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设置。
作为豆式电池的一种优选方案,当所述极片上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极耳时,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设置有所述极耳,设置在所述极片宽度方向上的所述极耳沿所述卷绕式电芯的径向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06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