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构型动型控型优型联动响应的自适应组态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1482.0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0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严都喜;冷杰武;张定;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G05B19/418;G06F30/20;G06F30/18;G06F111/06;G06F111/0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朱培祺;资凯亮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型 动型控型优型 联动 响应 自适应 组态 方法 系统 | ||
1.构型动型控型优型联动响应的自适应组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构型配置,在仿真系统(1)构建各个实物设备(2)的三维建模,形成多个实物设备数字模型,并根据生产线的设计要求在仿真系统将多个所述实物设备数字模型进行组装,形成生产线布局模型(11);
步骤B:动型设计,根据生产线的设计要求,在所述仿真系统(1)编制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中所有所述实物设备数字模型的动作控制脚本,通过脚本语言控制所述实物设备数字模型的加工动作和在制品的物流运输;
步骤C:控型设计,在所述仿真系统(1)具有用于控制生产线布局模型(11)和所述实物设备(2)运作的控制中心(12);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各个所述实物设备(2)与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中对应的所述实物设备数字模型建立实时通讯和动作同步化;
设置上位机(3),所述上位机(3)与所述控制中心(12)建立指令下行和信息上行的二分通道,实现所述上位机(3)向所述控制中心(12)下发生产指令和所述上位机(3)收集所述实物设备(2)的实时状态数据;
构建用于驱动所述实物设备(2)运作的工业控制网络(4),所述控制中心(12)通过所述工业控制网络(4)将所述生产指令下发至所述实物设备(2),并通过所述工业控制网络(4)获取所述实物设备(2)的实时状态数据;
步骤D:优型演化,所述优型是指对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进行迭代优化,所述迭代优化包括:
一级迭代优化,所述上位机(3)包括管控中心(31),所述管控中心(31)包括执行引擎(311)和MES系统(312),所述MES系统(312)分析车间产品的加工工艺和物流组织形态,辨析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的耦合结构和生产过程中存在耦合优化问题;
所述执行引擎(311)为具备解耦机制的解耦算法,对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存在的所述耦合优化问题进行求解,生成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的生产方案;
二级迭代优化,根据所述设计要求,优化调整对所述实物设备数字模型的工艺动作和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中在制品的运输路径,根据所述工艺动作和所述运输路径的优化,在所述仿真系统(1)中优化调整所述动作控制脚本,所述工业控制网络(4)根据所述动作控制脚本变化而同步地做出自适应调整;
三级迭代优化,在所述仿真系统(1)中重新构建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
所述演化是指将经所述一级迭代优化后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进行在线模拟生产,检测各个所述实物设备(2)是否均符合预设生产要求:
若是,则输出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
若否,则判断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是否进行过所述二级迭代优化:
若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没有进行过所述二级迭代优化,则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进入所述二级迭代优化;
若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已进行过所述二级迭代优化,则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先进入所述三级迭代优化,再进入所述二级迭代优化;
完成所述二级迭代优化后,判断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是否进行过所述三级迭代优化:
若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没有进行过所述三级迭代优化,则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再次进入所述一级迭代优化;
若当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已进行过所述三级级迭代优化,则将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定义为新一代的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再进入所述一级迭代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型动型控型优型联动响应的自适应组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引擎(311)为超启发式的解耦算法,所述执行引擎(311)根据每一代所述生产线布局模型(11)中耦合优化问题的变化进行在线自适应调整,所述在线自适应调整包括解耦算法参数调整和解耦算法框架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14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