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直流复合磁场-力-热环境下实验测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1860.5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5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牛龙飞;周国瑞;苗心向;吕海兵;蒋一岚;刘昊;姚彩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贾晓燕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复合 磁场 环境 实验 测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直流复合磁场‑力‑热环境下实验测试系统,包括:工作台;一对平行的直流亥姆霍兹线圈,其通过移动单元设置在工作台上;两对平行的交流亥姆霍兹线圈,其通过支撑杆设置在工作台上,且两对平行的交流亥姆霍兹线圈连接在支撑杆的顶部并合围形成容纳腔体;且容纳腔体位于一对平行的直流亥姆霍兹线圈之间的中心处;温控炉,其设置在支撑杆的顶部,且温控炉位于容纳腔体内;测力单元,其设置在工作台上并位于一对平行的直流亥姆霍兹线圈的一端,且测力单元的施力方向与一对平行的直流亥姆霍兹线圈的轴线平行;夹具单元,其设置在工作台上并位于一对平行的直流亥姆霍兹线圈的另一端,且夹具单元与测力单元相对应设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光纤测试的交直流复合磁场-力-热环境下实验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磁场测量对于科学、军事、工业应用等领域都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磁场传感器是以电测试原理为主,如电磁感应原理和霍尔效应,但作为电测仪器的传感器往往易受电磁干扰,易腐蚀,无法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因而光学式的磁场传感器越来越来受关注。光纤作为一种本质绝缘的材料在磁场传感方面有着独有的优点,除了不受电磁干扰还有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易于形成分布式测量等优点,也能工作在高温、高压、强磁场、腐蚀性环境等特殊场合,与电类传感器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用新技术制备新型磁场传感器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尤其在国防、航空航天航海以及医学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更高要求,使得磁场传感器成为研究人员不断在该方法进行探索的动力。微型光纤磁场传感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耐腐蚀、抗电磁干扰、测量精度高等优点,目前微型光纤磁场传感器主要利用新型光纤结构、磁流体材料、磁性符合材料等新材料或结合新型光纤结构的方法制备,对制备的微型光纤磁场传感器进行性能测试,特别是在施加磁场、温度和拉力的情况下对微型光纤磁场传感器进行性能测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相关的完整的设备实现该复合环境条件下的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交直流复合磁场-力-热环境下实验测试系统,包括:
工作台;
一对平行的直流亥姆霍兹线圈,其通过移动单元设置在工作台上;
两对平行的交流亥姆霍兹线圈,其通过支撑杆设置在工作台上,且两对平行的交流亥姆霍兹线圈连接在支撑杆的顶部并合围形成容纳腔体;且容纳腔体位于一对平行的直流亥姆霍兹线圈之间的中心处;
温控炉,其设置在支撑杆的顶部,且温控炉位于容纳腔体内;
测力单元,其设置在工作台上并位于一对平行的直流亥姆霍兹线圈的一端,且测力单元的施力方向与一对平行的直流亥姆霍兹线圈的轴线平行;
夹具单元,其设置在工作台上并位于一对平行的直流亥姆霍兹线圈的另一端,且夹具单元与测力单元相对应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工作台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优选的是,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平行设置在直流亥姆霍兹线圈的两侧的导轨和可滑动连接在导轨上的滑块;所述一对平行的直流亥姆霍兹线圈的底部分别与平行设置的导轨上的滑块连接;
两个驱动单元,其分别与一对平行的直流亥姆霍兹线圈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一对平行的直流亥姆霍兹线圈的底部连接支撑块,且支撑块与平行设置的导轨上的滑块连接;所述每个所述导轨上设置有四个滑块;每个所述直流亥姆霍兹线圈的一侧通过支撑块连接两个滑块,另一侧通过支撑块同样连接两个滑块。
优选的是,两个所述驱动单元为伸缩气缸或伸缩电缸;所述伸缩气缸或伸缩电缸的伸缩轴与支撑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18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