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性除磷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1901.0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0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邱敬贤;刘君;何曦;万飞;彭芬;杨霆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凯天工研院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52;C02F1/56;C02F1/48;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赵进;颜勇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沙市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性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除磷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惰性气氛下,将铁盐和亚铁盐溶于水中得到混合溶液,加入碱液至pH为8.5‑10,经搅拌反应后得到磁性胶体溶液;(2)向磁性胶体溶液中投加无机混凝剂或/和有机絮凝剂,继续搅拌反应后,静置,用磁铁收集黑色产品,水洗至中性,然后经真空干燥后即得磁性除磷剂。本发明采用一锅法通过在磁性四氧化三铁制备过程中同时加入PAC和/或PAM,使得磁性四氧化三铁粒子被包覆,粒子之间不易团聚,与污染物的接触效果更好,同时PAC和/或PAM协同除磷,除磷效果更好,并且由于磁性除磷剂中的磁性粒子被包覆,使得除磷的有效粒子不易浸出脱落,除磷剂可通过碱处理再生且重复利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除磷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废水除磷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氮、磷废水排入河流、等水体环境 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又以磷为关键因素。就目前形式看, 总磷仍是城镇污水处理较难控制的指标之一,且仅靠生物处理工艺不能满足日益 严格的出水排放标准,这就直接导致了世界范围内因磷过量而引发的水污染问 题。因此,磷的去除已经迫在眉睫。
目前,普遍使用的除磷方法大致分为四种,即化学沉淀法、结晶法、生物法 和吸附法。化学沉淀法虽然操作简单、除磷效果稳定,但存在着需要持续投加药 剂、化学药剂耗量大、运行费用高、不能重复利用,且产生大量的二次污泥,增 加处理成本等问题。目前常用的除磷剂主要为铁盐、铝盐、聚铁、聚铝等混凝剂 以及PAM絮凝剂等。对于混凝剂除磷,张智[1]在对城市污水的化学除磷探讨中 发现化学除磷的主要问题是药剂价格昂贵、运行费用较高、由于消耗一定量药品 及产生大量化学污泥,污泥处理处置的难度加大;而徐建宇[2]发现絮凝剂单独作 用除磷时,其捕集能力不强,除磷效果不佳,需要与铁盐、铝盐联用,协同除磷。 结晶法主要是生成鸟粪石,虽然成本低、易于控制,但易堵塞管道,维护成本高。 生物法由于其成本低、环境友好,应用广泛,但处理效果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 吸附法虽然工艺简单,但是存在着吸附剂选择性高、吸附容量有限、再生困难等 缺点,所以关键在于吸附剂,目前有学者利用四氧化三铁在磁场下易回收利用的 特性进行除磷,但由于四氧化三铁在水中易于团聚,导致吸附能力下降,需要对 其进行改性[3]。因此,研究制备高效、易再生的除磷材料和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1]张智,城市污水化学除磷的探讨,重庆环境科学,2002.
[2]徐建宇,几种混凝剂深度除磷性能的对比研究,广西轻化工,2009.
[3]胡小莲,四氧化三铁/聚乙烯亚胺纳米颗粒的制备及除磷性能的研究,环 境科学学报,2017.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药剂用量少、 除磷效果好、易再生、可重复利用性好的磁性除磷剂的制备方法,采用一锅法通 过在磁性四氧化三铁制备过程中同时加入PAC和/或PAM,使得磁性四氧化三铁 粒子被包覆,粒子之间不易团聚,与污染物的接触效果更好,同时PAC和/或PAM 协同除磷,除磷效果更好,并且由于磁性除磷剂中的磁性粒子被包覆,使得除磷 的有效粒子不易浸出脱落,除磷剂可通过碱处理再生且重复利用性好。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性除磷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1)惰性气氛下,将铁盐和亚铁盐溶于水中得到混合溶液,加入碱液至pH 为8.5-10,经搅拌反应后得到磁性胶体溶液;
(2)向磁性胶体溶液中投加无机混凝剂或/和有机絮凝剂,继续搅拌反应后, 静置,用磁铁收集黑色产品,水洗至中性,然后经真空干燥后即得磁性除磷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凯天工研院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凯天工研院环保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19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