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横向拼接的便携式探测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2143.4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3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伟平 |
主分类号: | G01V3/12 | 分类号: | G01V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6 | 代理人: | 罗伟添 |
地址: | 5171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横向 拼接 便携式 探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横向拼接的便携式探测门,其特征是,包括两个门扇,门板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门板模块,门板模块包括两个组合板,组合板包括两个沿穿过探测门的方向排布的立板,两个立板之间连接有若干相互连接的加宽板,门板模块内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设置有大线圈和小线圈,门扇设置有固定若干门板模块的固定件,两个门扇之间连接有同一门头组件。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利用立板和加宽板的拼接方式加宽门板模块沿穿过探测门方向的宽度,可在门板模块内安装尺寸更大的安装板,并且加大大线圈沿穿过探测门方向的宽度,有利于增加两组门板模块大线圈发射电磁波的覆盖范围,提高大线圈和小线圈检测金属的灵敏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检门组装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横向拼接的便携式探测门。
背景技术
探测门,也称为安检门,是一种用于检测通人们有无携带金属等违禁物品的探测装置,主要应用在机场、车站、地铁等体育馆公共场合。当被检查人员从安检门通过时,人身体上所携带的金属或违禁品重量、数量或形状超过预先设定好的参数值时,安检门即刻发出提示音或闪烁警示等,以提示安检人员。
根据国家标准《GB 15210-2003通过式金属探测门通用技术规范》,在该标准正文的3.2节和3.3节中对探测区和探测平面进行限定,其中根据建立的直角三维坐标系中,将穿行通过探测区的方向设定为Y轴方向,即Z轴方向为探测门高度方向,X轴方向为两个探测门板的水平连线方向,以下根据该标准设定的三维坐标方向对本发明探测门的位置方向进行限定,并且将穿过探测门的Y轴方向设定为横向。
传统的探测门包括左右两个门扇,两个门扇之间连接有横梁,探测门为了适应不同人群,故探测门的高度通常较高,且大部分的探测门由塑胶材料制成,因此生产探测的门扇时需要利用体积较大的模具进行生产,同时需要配合与模具相适配的较大机器设备,而增大生产成本,占用生产链较大的空间,由于探测门体积较大,时搬运和运输造成不便,且占用较大运输空间。
现有探测门的门扇内设置有用于探测金属的感应器,该感应器是利用发射电磁信号的大线圈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的小线圈相结合,大线圈发射的电磁波呈圆周运动返回到小线圈的位置,大线圈发射的电磁波信号感应到金属物品时,由于金属的屏蔽作用,小线圈无法接收到电磁波信号,则判定经过门扇之间的物品存在金属。由于两个门扇之间中间位置的灵敏度最低,两个门扇发射的电磁波可能会存在没有相互交错的情况,当金属较小且从两个门扇的中间位置穿过时,探测存在检测不到金属的情况。
例如,在设定两个门扇之间的距离不变时,且门扇所安装的大线圈沿穿过探测门的宽度为350毫米至400毫米时,通过两个门扇之间中间位置的一元硬币无法被检测出来。因此,只有加宽门扇的大线圈沿穿过探测门的宽度时,可增强大线圈发射的电磁波飞出该门扇的距离,但是现有的探测门没有设置可加宽门扇宽度的结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探测门模块化拼装以及加宽门板大线圈沿穿过探测门的宽度以增强检测灵敏度的横向拼接的便携式探测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横向拼接的便携式探测门,包括两个门扇,所述门板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门板模块,所述门板模块包括两个组合板,所述组合板包括两个沿穿过所述探测门的方向排布的立板,两个所述立板之间连接有若干相互连接的加宽板,所述门板模块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大线圈和小线圈,所述门扇设置有固定若干所述门板模块的固定件,两个所述组合板之间设置有报警提示的发光件;两个所述门扇之间连接有同一门头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加宽板沿穿过探测门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槽和滑条,所述组合板的两个所述立板朝向所述加宽板的侧面分别设置有供所述滑条滑动连接的滑槽和与所述安装槽滑动连接的安装条;沿穿过所述探测门方向一端的两个所述立板设置有同一骨架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伟平,未经黄伟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21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