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媒体终端的电梯维保监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2628.3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2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潮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H04W12/041;H04W48/10;H04W48/16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张秀敏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自由贸易***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媒体 终端 电梯 监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媒体终端的电梯维保监管方法,包括多媒体终端实时向周围广播WiFi热点,所述WiFi热点采用加密算法生成动态连接密码;智能终端从管理平台获取加密算法;智能终端采用相同的加密算法计算出动态连接密码,与多媒体终端建立连接;智能终端记录维保过程信息并将维保过程信息发送到多媒体终端,多媒体终端显示维保过程信息供乘梯人员查阅;智能终端在联网的情况下将维保过程信息发送给管理平台。本发明采用全电子化的方式进行维保过程监督,维保过程通过多媒体终端和管理平台分别向乘梯人员和监管部门提供工作证明,有利于相关人员的监督效果,推动电梯维保向公开化、透明化方向发展,保障电梯运行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维保监管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多媒体终端的电梯维保监管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是特种设备,是现代城市中各种高层建筑的必备品,电梯安全是国家重点管控的项目,电梯维护保养是保障电梯安全的重要手段,且国家要求电梯必须每15天进行一次维保,目前电梯维保的监管方式主要有主管部门检查和在电梯内部公示电梯维保标识卡等,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滞后性,且无法保障维保的效果,针对电梯是否得到有效保养,保养人员是否按标准操作,甚至有的维保人员在没有进行维保的情况下违规填写维保公示卡。上述违规情况主管部门管理范围较广,彻底点对点监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电梯安全同样重视的乘梯人员能看到的凭证只有一张卡片,同样无法真实有效的对电梯维保进行监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媒体终端的电梯维保监管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维保检查存在滞后性以及无法真实反映电梯维保情况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基于多媒体终端的电梯维保监管方法,包括:
步骤S1:电梯内安装的多媒体终端实时向周围广播WiFi热点,所述WiFi热点采用加密算法生成动态连接密码;
步骤S2:维保人员携带智能终端在未进入电梯前从管理平台获取当前维保电梯的动态连接密码的加密算法;
步骤S3:维保人员进入所述WiFi热点范围内时,智能终端采用相同的加密算法计算出动态连接密码,与多媒体终端建立连接;
步骤S4:智能终端记录维保过程信息,所述维保过程信息包括维保日期、维保开始时间、维保过程照片以及维保结束时间;
步骤S5:智能终端将维保过程信息发送到多媒体终端,多媒体终端滚动显示维保过程信息供乘梯人员查阅;
步骤S6:智能终端在联网的情况下将维保过程信息发送给管理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算法包括当前维保电梯的多媒体终端的UUID和密码生成运算集,动态连接密码由多媒体终端的UUID与当前时间采用密码生成运算集计算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智能终端在未进入电梯前还从管理平台获取新密码生成运算集,所述新密码生成运算集用于在此次维保结束时发送到多媒体终端,用于下一次动态连接密码的生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全电子化的方式进行维保过程监督,使用动态连接密码连接时间判定维保所用时间,每一个维保流程的完成图片同时通过多媒体终端和管理平台分别向乘梯人员和监管部门提供工作证明,有利于相关人员的监督效果,推动电梯维保向公开化、透明化方向发展,保障电梯运行的安全。
(2)通过动态连接密码生成算法和使用模式,解决了电梯内无网络覆盖影响动态密码更新的问题,避免使用固定密码带来的违规风险,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潮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潮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26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