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OSS对象存储的GIS数据质检与入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2804.3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0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薛松;方从刚;李波;陈言军;刘光辉;黄一睿;吕杨;谢国强;窦义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16/21 | 分类号: | G06F16/21;G06F16/24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郭艳艳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oss 对象 存储 gis 数据 质检 入库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OSS对象存储的GIS数据质检与入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GIS数据包上传至OSS;构建FME服务模块;整合所述FME服务模块为支持分布式和OSS对象存储的API服务;将上传成功后的GIS数据包记录至控制表,并设处理状态为未处理;搜索控制表中未处理的GIS数据包,并根据GIS数据包对应的处理类型调用API服务执行相应的FME服务模块,并利用FME服务模块对GIS数据包进行质检与入库处理。利用本设计采用的OSS、分布式等技术实现资源弹性调度、按需提升系统处理能力和吞吐量,有效地简化了用户GIS数据质检与入库的流程,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用户操作更简洁,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质检与入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OSS对象存储的GIS数据质检与入库方法。
背景技术
GIS数据质检与入库作为核心功能,是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落实规划和自然资源“以图管地、精准施策”的必要条件,现有的GIS数据质检与入库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户在本地通过应用程序完成质检后连接数据库入库,该方法的缺点是用户必须配备昂贵的辅助设备、安装本地应用程序并掌握其操作方法、数据库的用户名密码等连接信息易泄露;另一种是在服务端构建文件服务器,用户上传数据文件后调用API或功能模块完成GIS数据质检与入库,该方法简化了操作流程、更好地保障了数据库安全,但是现有的文件服务器在多用户、高并发应用环境下,存在读写速率低、传输速率慢、共享不便捷、资源争夺严重等问题,更不支持分布式、集群化应用和资源弹性调度,对开发相应的API功能模块的时间、技术成本较高,不利于全面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面向OSS对象存储的GIS数据质检与入库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多用户、高并发应用环境下存在的效率低、资源争夺严重、数据库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方案提供一种面向OSS对象存储的GIS数据质检与入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质检和入库的GIS数据进行打包,并将GIS数据包上传至OSS;
S2、根据上传的GIS数据包及其对应的质检和入库规则,构建FME服务模块;
S3、整合所述FME服务模块为支持分布式和OSS的API服务;
S4、判断所述GIS数据包是否上传成功,若是,则将生成的GIS数据包记录至控制表,并设其处理状态为未处理,并进入步骤S5,否则,重复步骤S4;
S5、搜索控制表中处理状态为未处理的GIS数据包,并根据所述GIS数据包对应的处理类型调用API服务执行相应的FME服务模块,并利用FME服务模块对GIS数据包进行质检与入库处理;
S6、判断控制表内未处理的GIS数据包是否全部处理完成,若是,则完成对数据质检与入库的处理,否则,返回步骤S5,直至未处理的GIS数据包全部完成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充分利用OSS技术实现GIS数据质检与入库的分布式、集群化部署和应用,提供一种高并发、分布式、集群化环境下的GIS数据质检与入库,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多用户、高并发应用环境下存在的效率低、资源争夺严重、数据库安全隐患等问题,利用本设计采用的OSS、分布式等技术实现资源弹性调度、按需提升系统处理能力和吞吐量,有效地简化了用户GIS数据质检与入库的流程,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用户操作更简洁,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具体为:
将上传的GIS数据包及其对应的质检和入库规则进行组合,并用一个代码表示一类组合,并利用所有组合构建FME服务模块,完成对FME服务模块的构建,其中,一个组合对应一个FME服务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未经成都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28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