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3135.1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0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项京;高莺然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均衡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来自待接入物联设备的多种关键事件数据的第一当前瞬时流量信息,以及获取多个负载节点处理多种关键事件数据的第二当前瞬时流量信息;根据多种关键事件数据与每一负载节点的多种资源状态数据间的拟合关系,以及多个第一当前瞬时流量信息和每一负载节点对应的多个第二当前瞬时流量信息,确定在待接入物联设备接入每一负载节点的情况下每一负载节点的多种资源状态数据的预测瞬时值;从多种资源状态数据的预测瞬时值均低于预设状态阈值的负载节点中选择目标负载节点;将待接入物联设备接入目标负载节点。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负载均衡,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联接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物联设备接入到物联接入系统。面对庞大的接入压力,分布式架构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系统。在分布式架构中,负载均衡技术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负载均衡的效果直接影响物联接入系统的接入能力和稳定可靠性能。
目前,物联接入系统的负载均衡方法包括:将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的使用率、内存的使用率和带宽的使用率等资源状态数据换算为一个综合性能指标。负载节点的综合性能指标越大,表明接入该负载节点的效果越差,负载节点的综合性能指标越小,表明接入该负载节点的效果越好;物联设备接入或迁入综合性能指标大的负载节点。
然而,实际应用中,综合性能指标越小的负载节点不一定是较优选择,综合性能指标越大的负载节点不一定是较差选择。例如,一负载节点的CPU消耗较高、内存和带宽仍有富裕的空间,但该节点的综合性能指标较高,当有新的物联设备接入或迁入时该负载节点不一定是较优选择,但对于CPU消耗较低、内存或带宽消耗较高的物联设备,该负载节点却是较优选择。因此,采用相关技术中的负载均衡方法,对物联设备的接入进行负载均衡处理,还是会经常出现负载不均、资源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以实现负载均衡,降低资源的浪费。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来自待接入物联设备的多种关键事件数据的第一当前瞬时流量信息,以及获取多个负载节点处理所述多种关键事件数据的第二当前瞬时流量信息;
根据所述多种关键事件数据与每一负载节点的多种资源状态数据间的拟合关系,以及多个所述第一当前瞬时流量信息和每一负载节点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当前瞬时流量信息,确定在所述待接入物联设备接入每一负载节点的情况下每一负载节点的所述多种资源状态数据的预测瞬时值;
从所述多种资源状态数据的预测瞬时值均低于预设状态阈值的负载节点中选择目标负载节点;
将所述待接入物联设备接入所述目标负载节点。
可选的,在确定在所述待接入物联设备接入每一负载节点的情况下每一负载节点的所述多种资源状态数据的预测瞬时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设时间段内每一负载节点处理所述多种关键事件数据的历史流量信息,以及每一负载节点的所述多种资源状态数据的历史值;
对每一负载节点的所述多种资源状态数据的历史值和所述多种关键事件数据的历史流量信息进行拟合,得到所述多种关键事件数据与每一负载节点的所述多种资源状态数据间的拟合关系。
可选的,在获取来自待接入物联设备的多种关键事件数据的第一当前瞬时流量信息之前,还包括:
获取第一负载节点的所述多种资源状态数据的当前瞬时值,以及所述第一负载节点处理所述多种关键事件数据的当前瞬时流量信息,所述第一负载节点为所述多种资源状态数据中存在当前瞬时值大于预设状态阈值的目标资源状态数据的负载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31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