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BIM正向设计的大车间采暖出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4691.0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8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宋丹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中国(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bim 正向 设计 车间 采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BIM正向设计的大车间采暖出图方法,包括如下三个阶段:阶段一:建立大车间采暖BIM模型;阶段二:导出大车间采暖平面图;阶段三:导出大车间采暖系统图。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利用有色金属加工厂的大车间采暖三维模型导出PDF格式施工图的方法,使设计师无需利用二维CAD软件绘制采暖平面图和系统图,省时省力,出图效率高,同时也为有色金属加工勘察设计行业BIM正向设计大车间采暖的出图提供统一规范的标准,切实助力行业向前发展,实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建筑环境勘查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BIM正向设计的大车间采暖出图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结构、水道、电气、暖通等专业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模拟性、和可出图性三大特点。
BIM正向设计是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利用BIM软件在三维环境下进行概念设计,逐步细化三维模型,过渡到施工图方案阶段,最后随着设计阶段的深入,模型深度不断提高,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标准,设计师利用三维模型和其中的信息,自动生成所需图档。将BIM技术贯穿于设计周期的始终。
在国内,BIM技术应用的主流是采用CAD二维绘图软件绘制施工图,然后根据施工图再建立三维模型,即通常所说的“翻模”。而BIM正向设计就是在项目从草图设计阶段至交付阶段全部过程都由BIM三维软件完成。设计师直接在三维环境里进行设计,利用三维模型和其中的信息,生成所需要的图档。
目前,有色金属加工勘察设计行业大力推广和普及BIM正向设计技术,利用BIM正向设计技术来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提高出图效率。随着有色金属加工勘察设计行业工艺规模越来越大,厂房建筑形式向着连跨厂房、大空间、大跨度、超高方向发展。地处我国北方的有色金属加工厂,由于气候寒冷,为了保障产品工艺的要求,为工人提供安全舒服的生产和工作环境,通常要有相应的采暖系统。
BIM模型在导出建筑、结构专业施工图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可是在机电专业方面效果却不十分理想,特别是对于管道排布密集,遮挡关系复杂的有色金属加工大车间采暖模型。
目前有色金属加工行业采暖施工图主要是利用CAD二维绘图软件,依据《民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及动力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4K601标准出采暖施工图。由于三维模型是大车间采暖系统真实几何模型的反映,和《民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及动力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4K601标准中规定的采暖平面图和系统图有本质区别,该标准中规定的传统采暖平面图和系统图只是一种示意图,平面图旨在反映采暖系统管道管径、平面排布,散热器平面布置等。该标准针对采暖平面图制定了一系列绘图规则,例如管路采用单线表示,散热器采用相应图例表示,如果管道在投影关系上相互遮挡,可将表示管道的线条“拉开”,以利于识图和标注文字,尺寸等。系统图旨在反映采暖供回水系统原理,给施工人员展示管路整体设计思路,帮助施工人员快速准确的理解图纸。该标准对采暖系统图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则,例如系统图仅需表达清楚采暖设备和管道的连接原理,阀门、集气罐等附件的个数等,不要求精确严格的几何画法。
利用BIM软件绘制的大车间采暖三维模型是对采暖系统真实的实物表达。由于有色金属加工大车间厂房面积很大,结构形式一般采用钢结构厂房的形式,采暖供回水管道通常沿厂房柱或墙体敷设,通过安装在厂房柱上的管道支吊架支撑,管道支吊架通常沿厂房高度方向上下布置成多排管道。这样安装于上方支架上的管道会遮挡住安装在下方支架上的管道。当遮挡比较严重时,无法从平面视图中直接导出采暖平面图,也无法从三维视图中,直接导出系统图。
设计师在利用BIM技术建立大车间采暖模型后,模型不能很好的被用于出采暖施工图,设计人员依然采用传统的二维CAD绘图的方式出采暖施工图,费时费力,严重降低设计师的出图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46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