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工程用物料管理系统及其监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5108.8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96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魏蓉;常莉;马丹祥;初建宇;田杰芳;陈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7B13/00 | 分类号: | B07B13/00;B07B13/04;B07B13/07;B07B13/14;B07B13/16;B07C5/02;B07C5/04;B07C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06321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工程 物料 管理 系统 及其 监控 方法 | ||
1.一种建筑工程用物料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机架总成、设置在机架总成上的用于放入建筑工程用物料的回收装置(6)、以及设置在机架总成上的对建筑工程用物料分类回收的分离回收装置;建筑工程用物料包括五金件;五金件包括垫圈件(1)、螺母件(2)、弹垫件(3)、钢钉件(4)、和/或螺栓件(5);
系统包括回收装置(6),该回收装置包括用于送入五金件的回收进料口(14)、上端与回收进料口(14)出口连通的回收振动通道(15)、倾斜设置且进口与回收振动通道(15)下端连接的回收存储倾斜锥形漏斗(16)、同轴设置在回收存储倾斜锥形漏斗(16)上且由齿轮驱动旋转的回收漏斗旋转齿圈(17)、通透分布在回收存储倾斜锥形漏斗(16)下锥面上的回收漏斗螺旋出口通道(18)、同轴设置在回收存储倾斜锥形漏斗(16)下端的回收漏斗支撑套(19)、同轴设置在回收漏斗支撑套(19)下方的回收升降顶杆(20)、设置在回收升降顶杆(20)上端且用于进出回收漏斗支撑套(19)的回收旋转顶盘(21)、设置在回收旋转顶盘(21)上且用于进入到回收存储倾斜锥形漏斗(16)内腔中且用于对五金件进行搅动的回收棱锥顶头(22)、同轴套装在回收旋转顶盘(21)外侧且内侧壁与存储倾斜锥形漏斗(16)外侧壁吻合的回收锥形托套(23)、分别设置在回收锥形托套(23)外侧壁上且与回收漏斗螺旋出口通道(18)对应的回收托盘螺旋导向通道(24)、同轴设置回收锥形托套(23)上且由电机传动驱动的回收托盘旋转齿圈(25)、设置在回收锥形托套(23)下端且带动回收锥形托套(23)在存储倾斜锥形漏斗(16)外侧升降的回收托盘升降杆(26)、设置在回收锥形托套(23)下方与回收漏斗支撑套(19)下方且用于承接从回收锥形托套(23)和/或回收漏斗支撑套(19)下落五金件的回收输出倾斜通道(27)、设置在回收输出倾斜通道(27)上且用于通过回收托盘升降杆(26)和/或回收旋转顶盘(21)的回收导向通道(28);
在回收导向通道(28)上设置有传送带、推送杆和/或振动电机;
通过调整回收漏斗螺旋出口通道(18)与回收托盘螺旋导向通道(24)交错开口间隙和/或回收旋转顶盘(21)与回收漏斗支撑套(19)之间开口间隙来控制输出五金件的尺寸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物料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分离回收装置包括用于对五金件中垫圈件(1)分离的垫圈回收组件(7)、以及用于对五金件中螺母件(2)、弹垫件(3)、钢钉件(4)和/或螺栓件(5)进行振动分离输出的振动筛选装置(8);
垫圈回收组件(7)包括用于承接回收装置(6)输出五金件的垫圈下落通道(29)、水平设置在垫圈下落通道(29)中且由电机驱动摆动来调整下落通道间隙的若干垫圈摆动挡爪(30)、设置在若干垫圈摆动挡爪(30)下方且用于输出五金件的垫圈出料口(31)、输入端与垫圈出料口(31)连通的垫圈筛选倾斜振动框架(32)、并排纵向设置在垫圈筛选倾斜振动框架(32)上且进口宽度窄于出口宽度且用于下落垫圈件(1)的垫圈V型通道(33)、纵向设置在相邻垫圈V型通道(33)之间的垫圈山脊条带(34)、横向设置在垫圈V型通道(33)输出端的垫圈末端通道(35)、纵向设置在垫圈筛选倾斜振动框架(32)下表面的垫圈纵向梳理推杆(36)、设置在垫圈纵向梳理推杆(36)上且用于在垫圈V型通道(33)中移动将卡在垫圈V型通道(33)中的五金件向下推送的垫圈楔形推块(37)、若干设置在垫圈V型通道(33)下方且用于承接垫圈V型通道(33)掉落垫圈件(1)的垫圈分离收集震动框(38)、设置在垫圈分离收集震动框(38)输出口处的垫圈振动输出通道(39)、设置在垫圈振动输出通道(39)上且其上分布的垫圈拨动板(41)用于将垫圈件(1)向前拨动的垫圈纵向循环传送带(40)、孔径由小到大纵向依次在垫圈振动输出通道(39)底部分布的垫圈线性分布通孔(42)、设置在对应垫圈线性分布通孔(42)下方的垫圈存储通道(43)、以及设置在垫圈存储通道(43)两侧且宽度小于垫圈存储通道(43)直径的垫圈工艺通道(44);
垫圈V型通道(33)的最大宽度与建筑施工最大预设垫圈件(1)的厚度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510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