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薯滴灌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5690.8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8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李欢;杜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60;A01C21/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鼎丞智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7 | 代理人: | 韩耀朋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薯 滴灌 专用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甘薯滴灌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甘薯滴灌专用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尿素18~35份、磷酸铵5~10份、硫酸钾30~45份、腐殖酸15~22份、氨基酸5~10份、促溶剂2~3份、微量元素5~6份和苏云金芽胞杆菌发酵上清液2~5份。本发明研制的甘薯滴灌专用肥,其对甘薯营养特性合理配比养分,满足甘薯不同生育期的营养需求,提高了甘薯产量;加入了促溶剂,使肥料快速完全溶解,可以有效解决滴灌技术在使用中的滴灌系统堵塞,肥料施用不均的难题;添加苏云金芽胞杆菌发酵上清液,辅助抑制甘薯茎线虫,显著降低了甘薯虫薯率,提高了甘薯商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甘薯滴灌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作物。我国甘薯常年种植面积在600万hm2左右,年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5%左右,甘薯产量的持续稳定提高对于我国农业和相关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甘薯的浇水施肥,多采用大水沟灌冲施肥料的方法,大水沟灌冲施肥方式,不但造成了肥料和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还污染土壤,酸化板结,降低甘薯产量低和品质。鉴于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短缺的问题,甘薯滴灌技术逐渐推广,甘薯滴灌技术相对于大水沟灌具有较多优势,例如节水省肥、提高产量、减少盐碱对作物的损害,并可减轻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等。
现在农业滴灌所用肥料绝大部分为常规固体肥料,常规固体肥料溶解性差,灌溉时容易堵塞,养分不齐全,配比不合理;同时甘薯种植地中甘薯茎线虫病时有发生,危害甘薯块和茎蔓,造成减产。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目前化肥技术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甘薯滴灌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为:一种甘薯滴灌专用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尿素18~35份、磷酸铵5~10份、硫酸钾30~45份、腐殖酸15~22份、氨基酸5~10份、促溶剂2~3份、微量元素5~6份和苏云金芽胞杆菌发酵上清液2~5份。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尿素20份、磷酸铵6份、硫酸钾40份、腐殖酸20份、氨基酸5份、促溶剂2份、微量元素5份和苏云金芽胞杆菌发酵上清液3份。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促溶剂为乙二胺四乙酸亚铁盐和柠檬酸的混合物,优选,乙二胺四乙酸亚铁盐与柠檬酸按重量比2:1的混合物,其促进甘薯滴灌专用肥中各组分溶解,防止堵塞滴灌系统。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微量元素为铁、硅、锌、硼、硒和锰的一种或几种。甘薯的生长过程中急需铁、硅、锌、硼、硒和锰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对于甘薯的品质和产量有重要的影响,能增进甘薯品质和提高产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土壤环境,根据土壤中的铁、硅、锌、硼、硒和锰等元素的含量,选用合适的微量元素对甘薯进行补充。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腐殖酸为黄腐植酸。黄腐殖酸是从未完全炭化的劣质的褐煤、风化煤、泥炭中提炼出的一种天然腐殖酸,其功能基团多,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可促进营养元素吸收,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壮植株,促进农作物增产并还原其天然色香味。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苏云金芽胞杆菌采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该培养基成分如下: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酵母粉3~5份、蝇蛆粉2~3份、鱼粉1~2份、黄豆粉1~3份、牛肉粉5~6份和500~1000份。
一种甘薯滴灌专用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组分配比,分别称取苏云金芽胞杆菌液体培养基各组分,溶于1L蒸馏水中,待溶解后用pH计调节pH至6.8,制备溶液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56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