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序列型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位移响应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6149.9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0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蒋利学;张永群;王卓琳;张东波;李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李庆;王一琦 |
地址: | 20003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序列 地震 作用 下砌体 结构 位移 响应 评估 方法 | ||
1.一种序列型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位移响应评估方法,包括步骤:
S1:根据多层砌体结构剪切性薄弱层破坏机制计算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i,确定结构的抗力折减系数R=1/ξi,min;ξi,min表示所述屈服强度系数的最小值;
S2:计算结构基本周期T0,e;
S3:确定余震相对强度γ,计算结构有效延性系数μ;
S4:根据所述结构有效延性系数μ和所述结构基本周期T0,e,计算结构有效弹性周期Teff;
S5:根据所述结构有效弹性周期Teff,计算结构位移的阻尼折减系数B;
S6:根据所述阻尼折减系数B,计算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屈服谱位移Sdy和弹塑性谱位移Sdp;
S7:根据第一阵型确定结构阵型高度系数,计算结构薄弱层弹塑性位移响应δp;
所述S1步骤中,根据公式(1)计算所述屈服强度系数ξi:
其中,ξi为所述多层砌体结构第i层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n为所述多层砌体结构总层数,α为罕遇或设防烈度地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ρi为第i层计算方向的抗震墙面积率,所述抗震墙面积率为楼层高度1/2处该方向墙体面积与单层建筑面积之比,与计算方向直交方向的抗震墙面积率为ρ′i,λg为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换算系数,以0.012N/mm2为基准,λg=gE/0.012,f2,i为第i层砌筑砂浆强度;
所述S2步骤中,根据公式(2)计算所述结构基本周期T0,e:
T0,e=0.02(R+1.2) (2);
其中,H为房屋高度;
所述S3步骤中,根据公式(3)计算所述结构有效延性系数μ:
其中,γ为余震相对强度,是余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主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比值;a0、a1、a2、a3、a4和a5为拟合参数;
当场地类别为I类场地时,a0=9.68、a1=0.57、a2=0.86、a3=-0.79、a4=10.83、a5=0.02;
当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时,a0=9.97、a1=0.98、a2=0.71、a3=-0.84、a4=13.21、a5=0.01;
当场地类别为III类场地时,a0=11.49、a1=0.77、a2=1.03、a3=-0.95、a4=10.93、a5=0.04;
当场地类别为IV类场地时,a0=9.95、a1=0.55、a2=0.66、a3=-0.81、a4=13.25、a5=0.01;
所述S4步骤中,根据公式(4)计算所述结构有效弹性周期Teff:
所述S5步骤中,根据公式(5)计算所述阻尼折减系数B:
其中,Tg为场地特征周期;
所述S6步骤中,根据公式(6)计算所述屈服谱位移Sdy,根据公式(7)计算所述弹塑性谱位移Sdp:
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
所述S7步骤中,根据公式(8)和公式(9)计算所述结构薄弱层弹塑性位移响应δp:
其中,δy为屈服位移,h为薄弱层层高,Γh为振型高度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614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