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与地热联合作用的热机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6194.4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5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柯思妤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小英 |
主分类号: | F03G6/00 | 分类号: | F03G6/00;F03G4/00;F01D15/10;F01D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地热 联合 作用 热机 发电 装置 | ||
1.一种太阳能与地热联合作用的热机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机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1)、主轴(2)、发电转子(3)、太阳能发电组件(4)和地热发电组件(5),所述主轴(2)端部连接发电机(1),主轴(2)上设置两个发电转子(3),两个所述发电转子(3)分别连接在太阳能发电组件(4)和地热发电组件(5)中,所述发电转子(3)与主轴(2)的连接通过超越离合器连接;
所述发电转子(3)包括转子和转子壳(32),所述转子壳(32)两端分别连接太阳能发电组件(4)或地热发电组件(5)的工质循环管路,转子位于转子壳(32)内并由工质推动直接旋转;
所述转子为一个螺旋转子(31),所述螺旋转子(31)的大径等于转子壳(32)内径;
所述发电转子(3)还包括滚球管(33)和滚球(34),所述滚球管(33)设置在转子壳(32)侧壁上,滚球管(33)为腰圆形,滚球管(33)穿入转子壳(32)的一段靠近主轴(2)的侧壁上开设直槽,所述螺旋转子(31)在轴向上的投影位于直槽内,所述螺旋转子(31)螺旋槽形状为圆弧形,所述滚球管(33)内填充有滚球(34),所述滚球管(33)的管内径等于滚球(34)球直径,所述滚球(34)球直径等于螺旋转子(31)螺旋槽圆弧直径,滚球(34)在直槽处朝向螺旋转子(31)裸露在外并嵌入螺旋转子(31)螺旋槽内成啮合关系;
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4)包括储液池(41)、中间罐(42)、气化井(43)和缓冲罐(44),所述储液池(41)、中间罐(42)、气化井(43)和缓冲罐(44)依次通过管路连接起来,储液池(41)的顶部还通过管路连接至转子壳(32)的底部侧面,所述缓冲罐(44)还通过管路连接至转子壳(32)的顶部侧面,所述中间罐(42)分别与储液池(41)、气化井(43)的管路上设有交替启闭的自动通断阀,中间罐(42)与储液池(41)相连的管路高于与气化井(43)相连接的管路,所述储液池(41)埋于土壤内,所述气化井(43)包括井筒(431)、加热棒(432)和太阳能板(433),所述井筒(431)的筒壁分别连接中间罐(42)和缓冲罐(44),所述太阳能板(433)置于地表并朝向正午太阳方向,太阳能板(433)背后连接加热棒(432)一端,所述加热棒(432)另一端深入井筒(431)内并直至井筒(431)筒底,所述储液池(41)、中间罐(42)、气化井(43)、缓冲罐(44)和与太阳能发电组件(4)相连接的转子壳(32)形成封闭流动回路,回路内充有常压沸点高于三十五摄氏度的液体作为太阳能发电组件(4)工质;
所述储液池(41)外表设有若干换热翅片与土壤接触,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4)工质为戊烷;
所述中间罐(42)、气化井(43)和缓冲罐(44)以及与三者相连接的外表包覆有保温层(9);
所述地热发电组件(5)包括空冷盘管(51)、蓄液罐(52)、中间筒(53)、地热筒(54),所述空冷盘管(51)、蓄液罐(52)、中间筒(53)、地热筒(54)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空冷盘管(51)的另一端还与转子壳(32)的底部侧面连接,所述地热筒(54)的顶部还与转子壳(32)的顶部侧面连接,所述中间筒(53)与蓄液罐(52)、地热筒(54)相连接的管路上分别设置交替启闭的自动通断阀,中间筒(53)与蓄液罐(52)相连接的位置高于其与地热筒(54)相连接的位置;所述地热筒(54)埋于土壤内,所述空冷盘管(51)、蓄液罐(52)、中间筒(53)、地热筒(54)连带与地热发电组件(5)相连接的转子壳(32)构成封闭流动回路,回路内充有常压沸点在当地冬季夜间平均气温至地热平均温度之间的液体作为地热发电组件(5)工质;
所述地热筒(54)后伸出土壤的管路以及与地热发电组件(5)相连接的转子壳(32)外表外表包覆保温层(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小英,未经钱小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619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