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蛋白1检测的荧光生物探针、传感器及用途和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7816.5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19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吴昊;邹霈;刘娅灵;王洪勇;吴军;韩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21/64;C12N15/115;C12N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王鑫 |
地址: | 21406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蛋白 检测 荧光 生物 探针 传感器 用途 方法 | ||
1.一种用于粘蛋白1检测的荧光生物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适体探针和发夹探针;
所述适体探针由序列P1、P2和P3自组装而成;
所述序列P1由5’端到3’端依次包括序列a、序列b和至少2个序列c;
所述序列P2由5’端到3’端依次包括序列a、序列b和与序列c碱基互补的序列c*;
所述序列P3由5’端到3’端依次包括与序列b碱基互补的序列b*,和与序列a碱基互补的序列a*;所述序列P3是靶标的适体序列,能够特异性结合靶标;
所述序列P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序列P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2所示;所述序列P3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所述发夹探针包括发夹探针H1和发夹探针H2;
所述发夹探针H1由5’端到3’端依次包括序列b*,序列a*,形成环区域的序列d,与序列a*碱基互补形成茎干区的序列a,以及可以与荧光基团结合的序列e;
所述发夹探针H2由5’端到3’端依次包括可以与荧光基团结合的序列e,序列a,形成环区域的序列b,与序列a碱基互补形成茎干区的序列a*,以及与序列d碱基互补的序列d*;
所述发夹探针H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和所述发夹探针H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生物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a、序列b、序列d、序列e、序列a*、序列b*和序列d*包含12-13个碱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生物探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序列e为包含12个胞嘧啶碱基的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生物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e结合的荧光基团为AgNCs。
5.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粘蛋白1检测的荧光生物探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适体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序列P1、P2和P3按照摩尔比1:2:3混合于孵育体系中孵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荧光发夹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发夹探针H1、H2分别于反应体系中加温至90-95℃,保持5-10分钟,缓慢冷却至室温,以形成发夹结构,随后结合荧光基团。
7.一种用于粘蛋白1检测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荧光生物探针和权利要求5或6制备的用于粘蛋白1检测的荧光生物探针。
8.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荧光生物探针、权利要求5或6制备的用于粘蛋白1检测的荧光生物探针和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粘蛋白1检测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在生物靶标检测中的用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靶标包括粘蛋白1。
10.一种粘蛋白1的荧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荧光生物探针、权利要求5或6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用于粘蛋白1检测的荧光生物探针和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粘蛋白1检测的荧光生物传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荧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将待测蛋白与适体探针于反应体系中孵育,然后加入Exo I液,继续孵育,得扩增反应液,将扩增反应液中的Exo I失活,备用;
S2、将荧光发夹探针AgNCs-H1和AgNCs-H2加入至步骤S1得到的扩增反应液中,振摇,避光孵育,随后加入GO溶液,室温静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荧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步骤中,第一次孵育的温度为37℃,孵育时间为10-20分钟,第二次孵育的温度为37℃,孵育时间为30-4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未经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781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