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CAN总线的接口的温度传感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7828.8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3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矽凌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02 | 分类号: | G01K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can 总线 接口 温度传感器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CAN总线的接口的温度传感器装置,包括:温度处理单元、寄存器组单元、CAN总线接口单元以及远端三极管;所述温度处理单元与寄存器组单元相连;所述寄存器组单元与CAN总线接口单元相连;所述寄存器组单元包括:寄存器组;所述温度处理单元包括:本地二极管阵列;所述本地二极管阵列包括:本地二极管;所述温度处理单元能够处理远端三极管和本地二极管所表示的温度;所述寄存器组能够存储数字温度值;所述寄存器组能够存储设定通道的高限制温度值信息、低限制温度值信息;所述CAN总线接口单元能够发送CAN总线上的电平;所述CAN总线接口单元能够接受CAN总线上的电平。本发明有利于电池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CAN总线的接口的温度传感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燃油型汽车中,CAN总线的架构的数据通讯和安全保护中,对温度的监控一直是依赖于分立的模拟输出或SMBus数字输出的温度传感器芯片、信号调理芯片、AD采样芯片、隔离芯片和CAN总线接口芯片搭建的测量系统。温度的获取有着极长的路径,对数据的准确性构成了大的挑战。在以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型汽车中,电池取代了燃油,系统中需要一直监控温度,一旦电池放电异常,导致温度过高,如果主控芯片不能优先获取到此温度芯片,做出降低放电频率,电池保护,和热能耗散的动作,电池会发生燃烧,危害乘驾人员的生命安全。
专利文献CN202974475公开一种蓄电池组温度测量装置,属于温度检测仪器技术领域,用于对蓄电池组进行多点温度检测及数据传输,其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单片机、多个温度传感器,单片机每个数字量接口只连接一个温度传感器,单片接通过RS-485总线与上位机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采取单片机每个数字量接口只连接一个温度传感器的方案,使温度数据采集由传统的串行方式转变成并行方式,提高温度检测的可靠性和分检速度;温度传感器数据地址完全由其安装位置确定,与温度传感器芯片识别码无关,单片机中也不需要预存的温度传感器芯片识别码;采用具有电磁隔离的芯片构成RS-485总线接口,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方案,增强了通信的抗干扰能力,数据传输距离大大增强。该发明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新能源型汽车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CAN总线的接口的温度传感器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CAN总线的接口的温度传感器装置,包括:温度处理单元、寄存器组单元、CAN总线接口单元以及远端三极管;所述温度处理单元与寄存器组单元相连;所述寄存器组单元与CAN总线接口单元相连;所述寄存器组单元包括:寄存器组;所述温度处理单元包括:本地二极管阵列;所述本地二极管阵列包括:本地二极管;所述温度处理单元能够处理远端三极管和本地二极管所表示的温度;所述寄存器组能够存储数字温度值;所述寄存器组能够存储设定通道的高限制温度值信息、低限制温度值信息;所述CAN总线接口单元能够发送CAN总线上的电平;所述CAN总线接口单元能够接受CAN总线上的电平。
优选地,所述温度处理单元还包括:模拟通道选择器,模拟数字转换器以及数字码流产生器;所述本地二极管与模拟通道选择器相连;所述模拟通道选择器与模拟数字转换器相连;所述模拟数字转换器与数字码流产生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CAN总线接口单元包括:CAN控制器、CAN发送器、CAN接受器、CAN物理层接口;所述CAN控制器与CAN发送器、CAN接受器分别相连;所述CAN发送器与CAN物理层接口相连;所述CAN接受器与CAN物理层接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寄存器组包括:本地温度寄存器、第一远端温度寄存器、第二远端温度寄存器、第三远端温度寄存器;
优选地,所述寄存器组还包括:状态寄存器、配置寄存器、本地高限制寄存器、本地低限制寄存器;
优选地,所述寄存器组还包括:第一远端高限制寄存器、第一远端低限制寄存器、第二远端高限制寄存器、第二远端低限制寄存器、第三远端高限制寄存器、第三远端低限制寄存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矽凌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申矽凌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78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