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雾除霜透明化学防护视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8686.7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09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婷婷;张杰;孙红月;陈祯;任玮;韩德孝;霍晓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08;B32B27/28;B32B27/30;B32B27/32;B32B27/34;B32B27/36;B32B27/40;B32B33/00;B32B7/12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付长杰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城通街26号院2号楼11层1101、11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霜 透明 化学 防护 视窗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为一种防雾除霜透明化学防护视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该视窗材料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能气密加工且具有柔性的第一透明成型层、具备对多种危化品防护能力的透明高效阻隔层和电加热层。该材料用于具备核生化防护功能的气密制品。所述制品包括气密型化学防护服、柔性掩蔽体、密封舱或密封担架,能高透明观察,在低温环境下长时间视窗一直保持透明状态,无起雾结霜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雾、除霜、透明且具备化学防护功能的视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可用于具备核生化防护功能的气密制品。
背景技术
气密型防护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人员自身体温较外界温度高及呼出的湿热气体,视窗内外温差大,在视窗上极易形成大量雾气,低温环境下甚至结成冰霜,严重影响穿着人员观察。
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气密型化学防护服所配置的视窗材料,不具备除霜功能。使用时采取喷洒表面活性剂类防雾喷剂的方式解决使用过程中视窗起雾问题,防雾效果很差。部分高端产品采用防雾镀层的方式短时间内改善视窗起雾的现象,仍无法完全解决长时间穿着时的起雾难题,长时间使用时,雾气在视窗内表面形成大量水滴,影响人员观察。而且以上两种方式都无法解决低温环境使用时视窗内表面的结霜问题。
对于核生化防护产品而言,化学防护性能满足要求,同时满足防雾除霜、高透明观察需求是产品使用性能优异的要素或关键。
目前,防护面屏主要用于消防、特警、工业护目镜等领域,国内用于具备核生化防护功能的气密制品的视窗材料较少,主要产品为具备防化功能的PC材料,一般厚度较厚,硬度大不能弯折,如中国专利CN201610115578.0公开的一种新型防护面屏,适用于防尘、防化、防冲击眼镜等作业环境,能有效防止异物飞溅。中国专利CN201120312181.3公开一种防护面屏,采用耐磨透明屏片,主要用于避免医务人员在临床操作中面部与飞溅液体接触。这些防护材料的化学防护能力不强,且不具备防雾除霜功能,不适用于人员穿戴的气密型防护制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防护视窗材料的防雾除霜透明性能和高效化学防护性能的统一,并保证其与主体材料的可气密加工工艺简便性,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防雾除霜透明化学防护视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雾除霜透明化学防护视窗材料,其特征在于,该视窗材料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能气密加工且具有柔性的第一透明成型层、具备对多种危化品防护能力的透明高效阻隔层和电加热层。
该视窗材料还包括能气密加工且具有柔性的第二透明成型层,第二透明成型层位于电加热层的内侧,接近穿着人员;两个透明成型层材料为透明聚氨酯弹性体(TPU)膜、透明聚氯乙烯(PVC)膜、透明聚碳酸酯(PC)膜、透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膜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材料具备防雾和低温条件下除霜功能,低温条件下(如-20℃)穿戴40min以上而不起雾结霜,对多种典型危化品(如酮类、酮类、醇类、酯类、腈类、有机硫化物、卤代烃、有机碱、酯类、烷烃、酸、碱、醚、芳香类化合物、卤素、无机气体等)的防护能力达到240min以上,对军事毒剂“液-气”芥子气防护性能达到24h以上,同时材料透光率达到82%以上,能进行气密加工,使用时采用直流或交流电源供电;所述的气密加工包括热风贴条、高频焊接、超声波焊接、卡箍密合、胶粘剂粘接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的视窗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各层之间通过粘结层粘接在一起,粘接方式为胶粘剂复合、胶膜复合或不干胶粘接中的一种或几种;选择胶粘剂复合时,胶粘剂为溶剂型胶粘剂、热熔胶型胶粘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复合工艺为:复合压力2-8MPa,复合车速为1-120m/s,固化条件为5~35℃,10-7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86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花嘴旋压粗坯半成品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异质结构红外上转换可视化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