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载体雷达损伤检测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0109.1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5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仇玉明;张立军;汪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盾讯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12 | 分类号: | G01V3/12;G01N23/00;G01N27/85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王晓青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载体 雷达 损伤 检测 工艺 | ||
管道载体雷达损伤检测工艺,涉及埋地管路损伤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雷达站向金属管道发出雷达波信号;S2、通过沿金属管道布置的多个雷达接收机接收金属管道上的雷达波信号、并将接收的信号发送至处理器;S3、通过处理器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找到金属管道外防腐层的损伤位置;S4、通过管道损伤检测仪对防腐层损伤位置的金属管道进行探测扫描,确认金属层的损伤位置和类型及损伤的程度以及检测损伤范围。本发明通过雷达站和分布式雷达接收机配合找到管道外防腐层的损伤位置,再通过管道损伤检测仪防腐层损伤位置的管道进行探测扫描,确认金属管道的损伤的类型和损伤的位置以及损伤的程度,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埋地管路损伤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道载体雷达损伤检测工艺。
背景技术
地埋金属管道运输是继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及航空运输后的五大运输方式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被誉为国家的生命线,而为避免地埋金属管道的腐蚀,在金属管道外均包覆有防腐层。
无论是老管道还是新建管道,虽然金属管道包覆有防腐层,但在服役期间仍存在各种风险,为了保障管道运输的安全使用,需要实时了解管道健康状况,降低管道的风险隐患,因此急需能够对管道使用情况及时了解反馈的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载体雷达损伤检测工艺,可以直观清晰的了解管道损伤的类型和损伤的程度,并准确确定损伤的部位,以便及时修复,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管道载体雷达损伤检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雷达站向金属管道发出雷达波信号;
S2、通过沿金属管道布置的多个雷达接收机接收金属管道上的雷达波信号、并将接收的信号发送至处理器;
S3、通过处理器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找到金属管道外防腐层的损伤位置;
S4、通过管道损伤检测仪对防腐层损伤位置的金属管道进行探测扫描,确认金属层的损伤位置和类型及损伤的程度以及检测损伤范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雷达站和分布式雷达接收机配合找到管道外防腐层的损伤位置,再通过管道损伤检测仪防腐层损伤位置的管道进行探测扫描,确认金属管道的损伤的类型和损伤的位置以及损伤的程度,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进一步地,为便于接线,步骤S1中雷达站通过阴保桩连接金属管道。
进一步地,步骤S2中分布式雷达接收机沿管道每间隔1000m布置一个。
进一步地,步骤S4在管道损伤检测仪为非开挖式管道损伤检测设备,避免人工挖开管道,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每个雷达站对应配置5-10个雷达接收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管道损伤检测仪的检测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载体雷达损伤检测工艺,用于对埋于地下的金属管道1进行检测,金属管道1包括金属层1.1、包覆在金属层1.1外的防腐层1.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使用雷达站3通过阴保桩4连接金属管道1的金属层1.1、并向金属层1.1发出雷达波信号;
S2、通过沿金属管道1间隔布置的雷达接收机5接收金属管道1的上的雷达波信号、并将接收的信号通过金属管道1的金属层1.1发送至雷达站3的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盾讯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盾讯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01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算装置以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敷贴制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