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频指标检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92051.4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7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丁金义;张春华;田超;李振霄;赵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10 | 分类号: | H04B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祝乐芳;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指标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射频指标检测装置及方法,能够通过专门设置的功率检测模块对通信设备发射的毫米波信号的功率进行检测,尤其是在检测时通信设备在转动的过程中,功率检测模块也能够与通信设备之间保持相对位置的静止与固定,使得功率检测模块能够较为直接、准确地检测到通信设备的发射功率,从而及时向射频指标检测仪发送指示信息,以触发射频指标检测仪在通信设备发射毫米波信号时对通信设备进行检测。本申请能够提高了对通信设备是否发射毫米波信号的准确度,进而提高射频指标检测装置进行射频指标检测时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指标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本就有限的通信资源显得十分拥挤,因此为了提高通信效率,一些支持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的通信设备可以使用毫米波频段的射频信号进行通信。通信设备在进行5G毫米波通信时,采用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双工工作模式,即通信设备在时域帧内一部分时隙(slot)内发送上行的毫米波信号,在另一部分时隙内接收下行的毫米波信号。
通信设备的相邻信道抑制比(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ratio,ACLR)、频谱模板(spectrum emission mask,SEM)等射频指标用于衡量通信设备的通信能力,而为了实现对通信设备的上述射频指标进行检测,可以通过射频指标检测仪控制射频指标检测天线,朝向通信设备发射的射频信号形成的波束球面进行旋转,扫描得到波束球面上每个网格点(measure grid)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quivalent isotropically radiated power,EIRP),进而将EIRP积分得到整个波束球面的辐射功率(total radiation power,TRP)功率值来得到ACLR、SEM等射频指标。同时,射频指标检测仪还需要通过射频指标检测天线监测通信设备发射的射频信号,当射频信号的功率大于一定阈值时,说明此时通信设备正在发射射频信号,从而能够触发射频指标检测仪在通信设备发射信号的时隙对通信设备的射频指标进行检测。
但是,由于射频指标检测天线需要旋转检测,当射频指标检测天线旋转到一些位置时,其本身接收到的通信设备的射频信号的功率较小,更无法触发射频指标检测仪对通信设备的射频指标进行检测,导致了检测准确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射频指标检测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无法及时触发检测指标检测仪对通信设备的射频指标进行检测,而使检测准确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射频指标检测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放置在该装置中,用于检测终端设备的射频指标。具体地,该射频指标检测装置包括:功率检测模块、射频指标检测仪、射频指标检测天线和旋转组件;其中,射频指标检测天线与射频指标检测仪连接,功率检测模块和待检测的通信设备都设置在旋转组件上,在通信设备被旋转组件带动转动的过程中,功率检测模块与通信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射频指标检测天线朝向通信设备发射的射频信号形成的波束球面,在通信设备被旋转组件带动转动的过程中,射频指标检测天线在波束球面上获取通信设备发射的射频信号。
则在上述射频指标检测装置检测终端设备的射频指标时,首先功率检测模块检测通信设备发射的射频信号的功率大小,当确定通信设备发射的射频信号的功率大于预设阈值,功率检测模块向射频指标检测仪发送指示信息;随后,射频指标检测仪在接收到指示信息后,根据指示信息控制射频指标检测天线在波束球面上对通信设备发射的射频信号进行扫描,并根据扫描结果确定通信设备的射频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20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