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釜用集装式径向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2389.X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2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嘉懿;郑毅;杨惠霞;张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好米密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4 | 分类号: | F16J15/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顾艳哲 |
地址: | 20111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 径向 端面 机械 密封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釜用集装式径向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包括静环座、内侧静环、外侧静环、动环及轴套,所述内侧静环与外侧静环均安装在所述静环座内,所述外侧静环设于所述内侧静环的外部,所述动环安装在所述轴套上并随轴套转动,所述内侧静环与外侧静环分别与所述动环组成摩擦副;所述外侧静环采用碳石墨内外金属箍镶装结构,所述静环座的底部设有用于通入冷却液的冷却腔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机械密封装置通过改进密封结构,提高密封端面承压能力,拓宽产品的压力、温度等工况参数的使用范围,密封型式整体集装,便于运输与安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釜用集装式径向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釜主要应用于化工、医药等领域,特别是用于处理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危险性流体介质,对其所采用的机械密封性能和质量要求相当的高,若出现机械密封意外失效,釜内介质就可能与外界空气接触发生爆炸、釜内介质外溢造成周围设备腐蚀、人员伤害等重大事故。径向双端面机械密封,因其轴向尺寸短、结构紧凑,在化工、制药行业得到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在为控制成本而不带辅助轴承的双端面釜用机械密封设计中。
但目前许多化工、制药行业使用的径向双端面机械密封多为散装式结构,机械密封的承压能力不高,只能用于低压工况,且普遍存在现场安装复杂、安装质量不容易保证、检修更换内部零件麻烦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釜用集装式径向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釜用集装式径向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静环座、内侧静环、外侧静环、动环及轴套,所述内侧静环与外侧静环均安装在所述静环座内,所述外侧静环设于所述内侧静环的外部,所述动环安装在所述轴套上并随轴套转动,所述内侧静环与外侧静环分别与所述动环组成摩擦副;
所述外侧静环采用碳石墨内外金属箍镶装结构,该结构能够提高该密封装置的承压能力,从而增强静环组件整体强度,这是因为,对于高压釜用径向双端面密封工况,内侧密封只承受辅助系统控制的压差,一般只有零点几MPa,真正承受高压的是外侧密封,因此提高外侧密封静止组件的承压能力能提高整个集装式密封的承压能力,外侧静环采用碳石墨内外金属箍镶装结构,增强了静环组件整体强度;
所述静环座的底部设有用于通入冷却液的冷却腔室,所述冷却腔室是由金属焊接与静环座组成一体的冷却水套。相对现有密封底部连接搪玻璃冷却水套,采用金属焊接与静环座做成一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静环通过推环与弹簧安装在所述静环座内,所述弹簧作用于内侧静环上,使其与所述动环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静环与所述静环座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作用于外侧静环上,使其与动环保持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静环外设有限制其轴向移动的压板,所述压板通过埋头螺钉固定在所述静环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静环的内侧设有能够限制所述内侧静环轴向移动的台阶结构,防止静环被推出,同时静止部件整体集装,这样密封安装很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静环及外侧静环与所述静环座之间还设有防转销。
进一步地,所述动环通过卡环及防转销固定在所述轴套上,所述轴套通过锁紧环安装在主轴上并随主轴一起转动,所述锁紧环上设置有与所述主轴的定位凹槽相对应的轴卡环槽,并安装轴卡环,对旋转部件起到一个定位的作用,确保密封安装定位准确。
进一步地,所述静环座上在所述外侧静环与动环的外围设有护套,所述护套具有一定的长度,将外侧静环与动环的外围罩住,护套通过内六角螺钉、O形圈固定在静环座上,防止外侧密封泄漏向外的飞溅,即使密封出现损坏,护套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好米密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好米密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23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