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未知传染病预警及追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2789.0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3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唐宓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宓 |
主分类号: | G16H50/80 | 分类号: | G16H50/80;G06F16/29;G16H10/60;G16H50/70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郭璐 |
地址: | 710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未知 传染病 预警 追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未知传染病预警及追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未知传染病预警及追溯系统;S2、采集患者的就诊信息,和人员位置信息,并上传至数据库;S3、数据库将所有患者的就诊信息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分类;S4、未知传染病预警模块对数据库中出现某种症状的患者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当患者出现密集程度高时发生预警信号;S5、未知传染病预警决策模块追溯传染病患者及可能被传染的人员;S6、拟合上代最大可能传染源的发生位置,通过不断的迭代,直至追溯到初代最大可能传染源。本发明中的未知传染病预警及追溯方法能够在未知传染病确认之前发出预警,在未知传染病确认之后逆向追溯到传染病患者及可能传染的人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共卫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未知传染病预警及追溯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以及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人口流动速度较快,如果出现传染病会导致快速的大量流行,在疫情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前很难引起足够的重视。且在引起一定关注后,确认传染源以及零号患者也有一定难度。
目前已有的传染病预警大多不能进行逆向追溯,而且功能比较单一,申请号为201710315294.0,名称为一种传染病防控方法及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主要功能为监测已知的传染病高风险区域相关人员的移动情况,并针对有可能发生传染的人员进行传染预警,主要针对的是已知传染病人群,位于未知的传染病,不能做出及时的预警;申请号为201910099513.5,名称为传染病监测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服务器将学生终端发送的请假信息及注册信息作为请假记录,并将请假记录和教师终端发送的晨午检记录作为健康记录保存至数据库中;若预设区域内存在第一传染病的健康记录的数量超过预设预警阈值,则生成预设区域的第一传染病对应的预警信息,其主要针对的是固定人群,并需要进行专门的采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申请号为201910046912.5,名称为基于智能合约的传染病预警方法及传染病数据区块链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将数据发送至多个共识节点中的每一个共识节点,分别确定数据的真实性,并进行共识,在对数据进行采集时采用的是区块链的采集方式,数据采集不够全面完善;申请号为201711375439.2,名称为一种传染病前期预警的方法的专利申请文件,属于大数据分析技术领域,首先建立传染病发病量信息数据库,设置一个基线窗口对传染病发病量数据进行权重预处理,其仅为一种数据处理方式,并不能对未知传染病进行预警和追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对位置传染病进行预警,且在未知传染病被确认时,能够逆向追溯主要传染病患者及可能被传染人员的未知传染病预警及追溯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未知传染病预警及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未知传染病预警及追溯系统,所述未知传染病预警及追溯系统包括基于手机信息的医院就诊数据采集模块和人员位置信息采集模块、数据库、未知传染病预警模块和未知传染病预警决策模块;
S2、数据采集:医院挂号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患者的身份信息、实名认证的手机号信息,以及就诊过程中检查诊断信息,并上传至数据库;人员位置信息采集模块根据手机定位系统采集人员的位置信息,并上传至数据库;
S3、数据分类:数据库将所有患者的就诊信息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分类;
S4、预警分析:未知传染病预警模块对数据库中出现某种症状的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置信息进行提取,利用初步预警算法分析其位置分布规律,根据患者的位置分布规律决定是否发出未知传染病的预警;
S5、传染病患者及其可能被传染人员追溯:当专业监测人员确认存在未知传染病风险时,未知传染病预警决策模块调用数据库中的患者就诊信息,确定出现过该种症状的患者,作为主要传染病人员,并结合未知传染病预警模块中分析出的患者移动的轨迹,在患者出现过的区域,追溯可能传染的人员群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宓,未经唐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27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