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控魔芋软腐病的覆盖植物组合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2829.1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1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军;杨殿林;赵建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20/00;A01G22/20;A01G22/40;A01G22/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魔芋 软腐 覆盖 植物 组合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控魔芋软腐病的覆盖植物组合及应用。本发明的覆盖植物组合涵盖6个科的草本,植物形态和功能搭配科学,植株生长迅速,可在魔芋种植垄上形成疏密高矮合适的植被,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保持地表阴凉和土壤持水,利于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促进有益土壤微生物群落,抑制有害的软腐病菌的生长增殖;同时覆盖植物组合所形成的植被利天敌抑杀田间害虫,减少魔芋植株块茎、叶的虫害伤口,降低软腐病原菌侵染魔芋的机率。覆盖植物组合应用于魔芋软腐病生态防控,魔芋种植不再需要化学农药土壤消毒,支撑魔芋种植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保障魔芋产品的质量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经济作物病害生态调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控魔芋软腐病的覆盖植物组合及应用。
背景技术
魔芋又名蒟蒻,其块茎是食材也是药材,具有降压、减肥、利尿、散毒、养颜、开胃、防癌等功效,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保健食品之一,又因富含优质淀粉、蛋白质、氨基酸、葡甘聚糖、微量元素等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化工、造纸、纺织、石油等行业,被称为“东方魔粉”。魔芋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热带及亚热带国家和地区,我国是原产地也是生产第一国,常年种植面积超过150万余亩,产量约占世界60%。魔芋产业已成为我国秦巴、云贵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软腐病是魔芋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为细菌性病害,由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和菊果胶杆菌引起,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球茎中越冬,成为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可通过根系的富集作用使病菌数量增高最终达到致病所需的量,从幼嫩组织和伤口侵入,整个生育期内均会发病,连作田块病害发生率比非连作田块平均高出35~50%,造成减产达50~80%,有的甚至绝收。目前,魔芋抗病品种缺乏、化学农药防治效果不佳且成本高,魔芋长势差、病害重、产量低、效益不理想。
魔芋是半阴性植物,不耐高温和干旱,地表降温和保湿对魔芋生长是有利的。目前,魔芋的遮荫种植模式比较成功,主要有林下种植(如枇杷、猕猴桃等)或与高秆作物间作(如玉米、蓖麻等)。魔芋一般采取起垄种植,垄上恶性杂草对魔芋生长不利,化学除草剂使用不可避免且副作用明显。覆盖植物是指目标作物以外的、人为种植的其它植物,有控制杂草或覆盖裸露地面的作用,采用适宜的覆盖植物,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下雨对土壤造成的冲击,使土壤保持一定的疏松状态,有利于魔芋根系的生长和球茎的膨大。在魔芋种植生产实践中,有少数种植户为了地表降温和保湿,在魔芋种植垄上撒播单一的牧草,主要为豆科的红、白三叶草。从理论上讲,魔芋软腐病病原菌与其他作物土传病原菌的发病流行过程有异,病原菌的拮抗微生物组成和群落也有差异,针对性的筛选覆盖植物,合理的植物组合将通过改变土壤理化与养分,利于增加微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调控有益/有害微生物的种群和群落,最终将达到降低魔芋病害发生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抑制魔芋软腐病的覆盖植物组合,填补魔芋软腐病生态防控中覆盖植物组合研发的空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覆盖植物组合在魔芋软腐病生态防控中的应用,缓解魔芋生产土传病害严重的问题。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有效抑制魔芋软腐病的覆盖植物组合,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禾本科草本40~60%、豆科草本20~30%、菊科草本3~9%、伞形科草本5~10%、蓼科草本5~10%、马齿苋科草本2~8%。
优选的,所述禾本科植物种类为鼠茅草,种子质量占比为50%。
优选的,所述豆科植物种类为紫花苜蓿,种子质量占比为25%。
优选的,所述菊科植物种类为菊花脑,种子质量占比为6%。
优选的,所述伞形科植物种类为蛇床子,种子质量占比为7%。
优选的,所述蓼科植物种类为荞麦,种子质量占比为7%。
优选的,所述马齿苋科植物种类为马齿苋,种子质量占比为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未经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28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