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间接装配式圆钢管-木组合多柱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3622.6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0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华;陈天舒;刘佳迪;牛相元;孙怀拴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36 | 分类号: | E04C3/3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接 装配式 圆钢 组合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接装配式圆钢管‑木组合异型柱,包括圆钢管、缀件、勒环和木芯。其特征在于:木芯位于圆钢管内部,组合形成钢管‑木组合柱,勒环套设于圆钢管外部,通过螺栓固定,缀件通过螺栓与勒环连接,将钢木组合柱梁连接为完整的钢木组合异型柱;本发明同时涉及一种间接装配式圆钢管‑木组合异型柱制作方法。本发明可以大幅度提升了延性,增加了结构承载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接装配式圆钢管-木组合异型柱,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间接装配式圆钢管-木组合异型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钢管混凝土结构日益是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首选形式之一,然而混凝土的施工和拆除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国家政策的调整,现代木结构开始逐渐在我国推广开来。现代木材具有较好的抗拉压强度和延性,且木材质量较低、绿色环保、耐火防腐性能好。然而单纯采用木材承重,其承载能力有限,尤其是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中,木材的承载力会急剧下降。因此可以采用钢木相组合的方式来改善承载性能,充分发挥钢材和木材的优势,形成高效稳定的组合结构形式。
另外,在住宅和办公建筑中,常常因过大的柱子截面使得建筑角部出现凸角,影响房屋的使用面积和家具布置。将大截面柱分解成几个小截面柱体可以避免室内凸角的现象。目前应用较多的异形柱为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但是混凝土易开裂,存在抗震性能不足,施工复杂,污染环境等问题。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施工方便、操作简单、抗震性能较好、绿色环保、自重较轻的间接装配式圆钢管-木组合异型柱,通过钢材和木材的优势组合,其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得到大幅提高,非常适于低、多层房屋建筑。
发明内容:
一种间接装配式圆钢管-木组合异型柱,包括圆钢管、缀件、勒环、螺栓、木芯。其特征在于:木芯位于圆钢管内部,组合形成钢管-木组合柱,勒环套设于圆钢管外部,通过螺栓固定,缀件通过螺栓与勒环连接,将钢木组合柱梁连接为完整的钢木组合异型柱;
进一步的,所述木芯包括小径木、胶合木、胶黏剂、木碎料等或上述组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勒环为有一开口的圆环钢带、两个半圆环钢带、4个四分之一圆环钢带,圆环钢带两端部制备有连接钢板,在连接件上相同位置制备有螺栓孔,勒环的外径与圆钢管外径相匹配;
一种间接装配式圆钢管-木组合异型柱制作方法,其特征是:
(1)、在工厂中预制圆钢管、缀件、勒环、螺栓、木件等:
(2)、制作钢木组合柱:将小径木、胶合木制作成长条状通过胶黏剂组合于一体,置入圆钢管中,将木碎料浸润胶黏剂后置于组合木与圆钢管的缝隙之中,待胶黏剂凝固,令圆钢管与内部木芯充分结合,形成钢木组合柱;
(3)、现场拼装间接装配式圆钢管-木组合异型柱:构件运至现场后,将勒环每隔一定间距套设于各圆钢管外部,各圆钢管的布置位置相同,通过螺栓将连接钢板紧贴,此时勒环紧箍住圆钢管被固定;将缀件两端用螺栓固定于勒环连接钢板处再与另一钢管的勒环连接板横向和斜向连接,即缀件呈水平向和斜向间隔布置。采用上述连接方式,将两根、三根或四根钢管进行连接,分别形成间接连接的I、L、T、十字形钢管组合异形柱;
进一步的,所述勒环为四分之三圆环钢带、半圆环钢带、四分之一圆环钢带,根据结构特征分别应用于I型、T型、十字型钢木组合异型柱的中间柱,边缘柱均采用开口圆环钢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柱子截面较小,可包裹在墙体中,避免了室内角部出现凸角,克服了普通矩形柱或圆形柱截面尺寸大的缺点;(2)采用钢管木材相组合的方式,大幅度提升了延性,增加了结构承载性能;(3)单根钢管的间距可以调整,容易实现较大的抗弯刚度,而且容易实现两主轴的等稳定性;(4)工厂预制组合构件,现场只需螺栓连接成异形柱,施工速度快,精度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36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