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铁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葡萄糖氧化酶的长时间化学发光体系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3744.5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4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洁;鞠熀先;党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7 | 分类号: | C09K11/07;C09K11/06;G01N21/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卟啉 金属 有机 框架 材料 葡萄糖 氧化酶 长时间 化学 发光 体系 | ||
一种基于铁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葡萄糖氧化酶的长时间化学发光体系。该化学发光体系以铁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葡萄糖氧化酶复合物为化学发光反应的催化剂,以鲁米诺和葡萄糖为化学发光底物,利用铁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葡萄糖氧化酶的局域级联催化产生长时间化学发光。铁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以Zr4+为金属中心、铁卟啉为配体,通过水热法制备而成,具有较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稳定性;在铁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表面通过静电吸附修饰葡萄糖氧化酶,制备铁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葡萄糖氧化酶复合物。含有铁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葡萄糖氧化酶复合物、鲁米诺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体系可以产生7.5小时稳定的高强度化学发光。该化学发光体系可在生理条件下产生长时间稳定的高强度化学发光,在生物检测和成像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铁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葡萄糖氧化酶的长时间化学发光体系。以鲁米诺和葡萄糖为化学发光底物,利用铁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纳米酶/生物酶复合物的局域级联催化特性,产生长时间稳定的高强度化学发光,实现长时间的化学发光稳定成像。
二、背景技术
化学发光是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时伴随的一种光辐射现象,灵敏性高、易于操作、仪器简单且成本较低,在临床诊断、食品检测和生物分析等方面应用广泛。与荧光方法相比,化学发光不需要激发光源,避免了自体荧光的干扰,极大地提高了信噪比,是很具潜力的一种生物成像手段。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是酶反应化学发光体系,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鲁米诺-H2O2体系和碱性磷酸酶-二氧环乙烷体系。然而这些生物酶参与的化学发光体系具有发光时间较短、发光强度稳定性差等缺点,且生物酶易失活,修饰复杂等,限制了其在生物成像分析中的应用。
最近,研究者利用慢扩散控制底物的均相催化机理,发展了基于微/纳米材料的辉光型化学发光体系。在这种体系中,一般要求将催化剂或催化底物封装在微/纳米材料中,材料的多孔结构使催化剂或发光底物的扩散较慢,从而控制化学发光反应速率,延长化学发光时间。由于微/纳米材料中催化剂具有高的负载量,所以其化学发光信号较强。尽管此类体系可以持续化学发光几到几百个小时,但其化学发光强度随时间衰减较快,没有强度稳定期,不利于实时生物成像分析。
纳米酶是近年来发展的具有酶活性的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较好的环境耐受性已被广泛使用,其中,过氧化物纳米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包括无机纳米粒子以及血红素功能化的纳米材料。另外,通过使用催化位点作为连接点,制备了多种具有过氧化物酶性质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中每个催化位点以单体的形式存在,且因具有多孔性,易于底物接触催化位点,使得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除了生物催化、药物递送、光动力学治疗和生物传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也已用于发展化学发光体系,但目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化学发光体系都是闪光型,不适合化学发光准确检测和生物成像分析。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内容是:合成铁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制备铁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葡萄糖氧化酶复合物,以鲁米诺和葡萄糖为化学发光底物,利用所制备的纳米酶/生物酶复合物的局域级联催化特性,产生长时间稳定的高强度化学发光,进行化学发光稳定成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以Zr4+为金属中心、铁卟啉为配体,使用水热法,在120℃反应12小时合成铁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再在60℃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红棕色固体,储存在4℃冰箱里。使用时将其分散在水中,和葡萄糖氧化酶溶液混合,在室温下震荡12小时,离心洗涤,得到铁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葡萄糖氧化酶复合物。检测化学发光性质时,把上面合成的纳米酶/生物酶复合物和鲁米诺、葡萄糖溶液混合,用化学发光分析仪实时检测发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图1),或者利用CCD进行成像分析(图2)。
本体系能够长时间化学发光的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37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