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规划测量成果数据的存储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93852.2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22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山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F30/13;G06Q5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 11375 | 代理人: | 王加莹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规划 测量 成果 数据 存储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规划测量成果数据的存储方法及系统,获取基于空间坐标的成果总平图、基于空间坐标的成果单体图和基于建筑坐标的分层布局图;在所述成果单体图中,导入所述成果单体图对应的所述分层布局图;在所述成果总平图上选择建筑单体的至少1个点,作为第一批定位点,并复制到所述成果单体图;在所述分层布局图第一批定位点相应位置创建第二批定位点;计算第一批定位点和第二批定位点之间的坐标转换参数;根据坐标转换参数进行坐标转换;最后存储坐标转换后的所述成果总平图、所述成果单体图、所述分层布局图和所述坐标转换参数文件。可作为基础数据,直接应用于城市三维模型和室内三维模型的建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理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规划测量成果数据的存储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规划竣工测量的成果,不仅包括竣工总平图,还包括各建筑的单体图,以及与单体图对应的各楼层分层布局图。一般来说,竣工总平图和建筑单体图采用空间坐标系,两者之间的坐标系保持一致;而分层布局图采用建筑坐标系,与空间坐标系不同。
由于建筑单体图与分层布局图的坐标系不同,两者之间不能简单的叠加。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有两种方式。
一是分层布局图采用空间坐标系。单个建筑的不同楼层,若布局完全相同,则不同楼层的分层布局图平面坐标也会完全相同,若布局不同,其分层布局图的平面坐标则也会产生相同的差异。这种情况下,若将各楼层的分层布局图保存在同一个数据文件中,在平面上会导致压盖和混乱,难以区分各楼层的数据。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为,将不同楼层的分层布局图保存在不同的数据文件中,布局相同的楼层,共用一个数据文件,在文件名中注明布局相同楼层的层数。这种方式虽然可以避免不同楼层的分层布局图之间不出现压盖和混乱,但当楼层较多且布局复杂多变时,会产生较多的数据文件,不利于后期应用。
二是分层布局图采用建筑坐标系,与对应的建筑单体图保存在同一个数据文件中,但两者之间没有建立坐标关联,若需获取分层布局图的空间坐标,需要参考建筑单体图对其进行人工的平移和旋转。
有鉴于现有技术上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一个数据文件中,保存一个建筑单体图和其各个楼层的分层布局图,同时保证在互相不压盖的情况下,实现建筑单体空间坐标与分层布局图建筑坐标之间的坐标关联。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建筑规划测量成果数据的存储方法及系统,解决了如何在一个数据文件中,保存一个建筑的成果单体图和其各个楼层的分层布局图,同时保证在互相不压盖的情况下,实现建筑的成果单体空间坐标与分层布局图建筑坐标之间的坐标关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规划测量成果数据的存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建筑规划测量成果数据,所述测量成果数据包含基于空间坐标的成果总平图、基于空间坐标的成果单体图和基于建筑坐标的分层布局图;建立坐标转换关系,在所述成果单体图中,导入所述成果单体图对应的所述分层布局图;在所述成果总平图上选择建筑单体的至少1个点,作为第一批定位点,并复制到所述成果单体图;在所述分层布局图第一批定位点相应位置创建第二批定位点;计算第一批定位点和第二批定位点之间的坐标转换参数;进行坐标转换,根据所述坐标转换参数对所述分层布局图进行坐标转换;存储坐标转换后的所述成果总平图、所述成果单体图、所述分层布局图和所述坐标转换参数文件。
优选地,所述存储方法在所述分层布局图第一批定位点相应位置创建第二批定位点之前,以所述第一批定位点为依据,调整所述成果单体图的空间坐标。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存储方法中所述坐标转换参数至少包含平移参数、旋转参数和比例参数中的任一个。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存储方法,在所述成果总平图上选择建筑单体的N个点,N为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山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山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38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