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优质小麦专用水溶性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4185.X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3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高翠民;何方;武继承;杨永辉;潘晓莹;王越;韩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90 | 分类号: | C05G3/90 |
代理公司: | 焦作加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82 | 代理人: | 冯新志 |
地址: | 45000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优质 小麦 专用 水溶性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质小麦专用水溶性肥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农业肥料技术领域。所述优质小麦专用水溶性肥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尿素60~75份、磷酸一铵10~20份、氯化钾5~15份、铁1~10份、锰1~5份、硼1~10份、锌5~15份、铜1~5份、脲酶抑制剂0.01~0.1份、硝化抑制剂0.01~0.1份。本发明制得的水溶性肥具有溶解速度快、吸收利用率相对较高和营养多元等特点,而且可以应用于喷、滴灌等设施农业,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水肥利用效率,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同时,可减少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损害。此外,本发明还可以用于叶面喷肥及无土栽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质小麦专用水溶性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缺水农业大国,又是一个肥料消耗大国,化肥年用量超过6000万吨,肥料利用率仅为30%~40%。过量施用肥料尤其是氮肥,不仅直接导致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降低,而且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潜在危害。氮肥施入土壤后,通过淋溶、挥发、反硝化和地表径流等途径严重损失掉,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赤潮现象、土壤酸化、地下水污染等,进而严重影响农业、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水肥一体化利用管道灌溉系统,根据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规律,将肥料和灌溉水一起适时适量、准确地输送到作物的根部土壤,供作物吸收,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水分利用率可以提高到70%~80%,减少了以前粗犷农业种植模式对环境、大气、水体造成的污染及其对人类造成的潜在危害。
水溶肥(Water Soluble Fertilizer,简称WSF),是一种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它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目前,我国水溶性肥料生产正处于大发展时期,但是我国水溶性肥料的生产、推广也存在着诸多问题:1.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参差不齐,许多价位稍低的水溶性肥料与国家规定的标准相差甚远,有许多企业高举“全水溶”的牌子,生产出冲施肥、灌溉肥、水溶性复合肥等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误导消费者;有的企业强调养分含量,不重视养分形态、功效、助剂及有机养分的科学配置,以致产品尽管水溶但有效成分利用率不高;还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甚至有副作用。2.水溶肥的价格昂贵,市场上水溶肥的价格大多在1.6万元/t以上,高的达2.0~3.0万元/t。据山东寿光的市场调查,进口水溶肥有美国普罗丹、德国康朴恩泰克、以色列海发等产品,国内有上海芳甸、深圳芭田等企业的产品,最高的进口水溶肥零售价超过4.0万元/t,一般的也在3.0万元/t左右。2012年,水溶肥价格略有下降,进口产品在2.2~2.5万元/t,国产产品为1.8~2.4万元/t。3.果蔬类专用水溶肥较多,大田作物(小麦、玉米)专用水溶肥很少。
同时,随着土地流转形成了规模化经营,规模经营的农户会更加愿意接受新型、经济、高效的水溶肥。新技术、新肥料对于提升种植户人均收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他们愿意与技术人员直接对接,有能力购买滴灌、喷灌设备,实现水肥一体化。因此,水溶性肥料成为保证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未来肥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优质小麦专用水溶性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优质小麦专用水溶性肥及其制备方法,该水溶肥是一种多元速效的小麦专用水溶性肥料,旨在为优质小麦绿色、高产、提质增效的生产方式提供肥料保障。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优质小麦专用水溶性肥,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尿素60~75份、磷酸一铵10~20份、氯化钾5~15份、铁1~10份、锰1~5份、硼1~10份、锌5~15份、铜1~5份、脲酶抑制剂0.01~0.1份、硝化抑制剂0.01~0.1份。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铁、锰、硼、锌、铜均为EDTA螯合态。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脲酶抑制剂为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氢醌(HQ)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41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