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尿管内引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4518.9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0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宋玲玲;张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29/04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26 | 代理人: | 马瑞驹 |
地址: | 11601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尿管 引流 装置 | ||
输尿管内引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包括外套管、引流管、推进器及内套管,其中,外套管、推进器和内套管均为单通道管;引流管包括头部、体部及尾部,头部和尾部呈球形;引流管和推进器套在内套管上,将外套管套在引流管及推进器上。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防止移位、对肾盂及膀胱刺激小、无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涉及输尿管内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输尿管支架管是为引流尿液及防治输尿管狭窄等,而留置于输尿管内的导管,一般用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肾移植、肾积水、输尿管狭窄等手术。临床实践证明,双J管具有内支架和引流的双重作用,可有效地解除上尿路梗阻,保护患肾功能。输尿管支架在治疗泌尿系统的疾病时有广泛的应用。
双J管头端放置于肾盂内,尾端为膀胱内,两端形成襻环,支架两端常压迫肾盂内壁,引起肾盂肾炎。在支架取出过程中,头端襻环被牵拉呈弧形,在取出过程中容易划伤膀胱及输尿管黏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移位、对肾盂及膀胱刺激小、无损伤的输尿管内引流装置。
本发明包括外套管1、引流管2、推进器3及内套管4,其中,外套管1、推进器3和内套管4为单通道管;引流管2包括头部5、体部6及尾部7,头部5和尾部7呈球形;引流管2和推进器3套在内套管4上,内套管4与推进器3尾部固定,外套管1套在引流管2和推进器3外面。
引流管2上呈球形的头部5和尾部7,由弧形管壁组成,弧形管壁外侧有点状突起,头部5球囊直径1-1.5cm,尾部7球囊2-3cm;
外套管1长度80cm,外径14-24Fr,内径13-23Fr;
外套管1型号为,外径14、16、18、20、22、24Fr,对应内径13、15、17、19、21、23Fr;
引流管2长度20-40cm,外径12-22Fr,内径10-20Fr;
引流管2型号为,外径12、14、16、18、20、22Fr,对应内径10、12、14、16、18、20Fr;
推进器3长度100-120cm,外径12-22Fr,内径10-20Fr;
推进器3型号为,外径12、14、16、18、20、22Fr,对应内径10、12、14、16、18、20Fr;
内套管4长120-160cm,外径9-19Fr,内径7-17Fr;
内套管4型号为,外径9、11、13、15、17、19Fr,对应内径7、9、11、13、15、17Fr。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装置中引流管两端弧形管壁呈球形,弧形管壁上设有点状隆起,具有防移位作用;
2.本装置两端的管壁球囊对肾盂及膀胱刺激小;
3.本装置取出过程中对肾盂壁、输尿管壁无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引流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外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推进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内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装置在指定位置退出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装置完全释放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45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