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动式溢洪道拦鱼闸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4529.7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6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光;杨杰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志光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E02B8/04;E02B8/0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潘传军 |
地址: | 410300 湖南省长沙市浏***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动 溢洪道 闸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动式溢洪道拦鱼闸门,安装在水库大坝溢洪道入口或者溢洪道内,由钢梁支撑的钢质拦鱼栅栏组成闸门本体,闸门本体的宽度与溢洪道的宽度对应设置;闸门本体的底端铰接安装在溢洪道的底面,闸门本体的顶端连接起重机,起重机带动闸门本体绕底端铰接点上下摆动。设有钢梁支撑的钢质拦鱼闸门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不但能完成拦鱼工作而不致损毁,而且其斜面还可以作为利用水流将垃圾输送至下游的坡道;可以通过起重机方便地调整倾斜姿态,以确保安全;工作桥受力对水库大坝安全不会有半点影响;便于管理,拦鱼闸门使用寿命会大大延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河流、湖泊、运河、山塘、水库等水体溢洪道的拦鱼闸门。
背景技术
现在很多大中型水库不但从事发电和搞农业灌溉和搞渔业养殖,而且其主要功能还包括承担供应城市自来水饮用水水源的任务。水库作为饮用水源后,水库天然放养鱼是不会污染水库水质的,相反还可以有效的净化水质,又可以增加大量的无公害水产品,增加经济收入,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水库上游的城市或者乡镇的生产生活区所产生的污染,水库消落区的腐殖质及水体自身的光合作用,生活污水的排放,常常会造成水库中氮,磷严重超标。很多水库由于生活污水和流域面积内使用化肥不合理,使水库的氮,磷一般超过饮用水标准的五倍左右,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细菌,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等大量繁殖而爆发绿藻。这些存在于水库中的各种养分和能量,如果不加以利用,在水库中都会一直存在,并且随着水库库龄的增加,水质越来越肥,生物量越来越大。如果不加以利用和调整,会直接造成整个水库的生态崩溃,其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水中的细菌等微生物,浮游生物,腐殖质,水草等等,却正好是鱼类的好饵料。像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鲫鱼、鳊鱼等分别生活在水中的上层,中层和底层,能够充分消耗水中的营养物质,根本不需要投喂任饲料和使用任何药物,就能达到净化水质,生产无公害水产品,增加经济效益之目的。根据研究结果表明,每生长一吨鱼可消耗10吨浮游生物,水库中每条鱼都是一个生物净化器,被称为水库水质的“环保小使者”。人工放养的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鲫鱼、鳊鱼等净水鱼类,构成了水库“鱼类立体作业,生物链净化水质”的模式,使水库的水干净得能够直接饮用。
现在的大中型水库作为饮用水源后,主要是选择放养一定比例的鲢鱼、鳙鱼,因为鲢、鳙鱼是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饵料,所以净水效果好,生长速度快,天然放养鲢、鳙鱼绿色环保,营养价值高和经济价值高,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欢迎。如果水库养殖的鲢、鳙鱼数量太少,水库中的微生物就会太多,水就会形成富营养化而爆发绿藻,对水库饮用水源形成严重污染。
水库遭遇山洪暴发,为了保证大坝安全需要溢洪,有的年份,春季水库需要进行几次溢洪,每次溢洪期间几天或半个月以上。水库养殖的鲢、鳙鱼等上层鱼类的习性都会往水流的地方跑,溢洪时鱼群会顺着洪流从溢洪道逃跑,故而每次溢洪时鲢、鳙鱼的损失很大,不但影响了水库渔业养殖效益,在经济上受到很大损失,而且水库没有了鲢、鳙鱼清洁饮用水水源,又会发生严重的水库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就是临时投放鲢、鳙鱼苗救急,也远远比不上大鲢、鳙鱼净水的效果。
为了减少损失,生产实践中也有设置拦鱼网的探索,但是由于存在下述客观原因和主观认识错误,导致拦鱼工作起不到效果:
1.现有拦鱼网容易阻碍泄洪,可能危及坝体安全,形成安全隐患;
2.在水库上游爆发洪水时,会有很多的浪屑(垃圾)随洪水下而来,业内认为浪屑对拦鱼网会有很大影响,拦鱼网难以实现功能;
3.现有拦鱼网因为强度不够,大坝溢洪时受洪流的冲击,很快就被洪水冲毁,而且损坏后又没有办法恢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志光,未经杨志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45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