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环境勘探小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4745.1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3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刚;吴涛;张邵志;束勇;何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B60P3/00 |
代理公司: | 芜湖众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8 | 代理人: | 端木传斌 |
地址: | 241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环境 勘探 小车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环境勘探小车,涉及智能小车领域,包括有车身、独立悬挂结构、车轮和机械爪结构,所述车身的底端两侧设置有若干个独立悬挂结构,所述车轮安装在所述独立悬挂的底端,所述机械爪结构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独立悬挂结构包括支架板、悬挂条、电机支架、第一电机和减震器,所述支架板固接所述车身底端,所述支架板上铰接悬挂条,所述悬挂条的一端铰接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上固接第一电机,所述减震器的运动端与支架板铰接,所述减震器的底座与悬挂条的一端铰接,所述减震器上套设有弹簧,所述车轮固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解决了定点勘探的数据获取范围较小、人为勘探耗费人力物力,甚至对人员有安全风险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小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环境勘探小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环境认识的深入,环境是资源的观点,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空气、水、土壤、矿产资源等,都是社会的自然财富和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构成了生产力的要素。然而人类在向自然索取自己所需的一切时也在破坏着环境,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不堪重负的自然环境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抗议着,这就是环境灾害,例如沙尘暴、热浪、酸雨、温室效应等。环境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没有良好生态环境,就没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就没有人民全面小康与现代化。环保已经成为今天我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决定性的基础。
通过对环境进行勘探的方式,获取环境的重要数据,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理保护,现有的对环境勘探方式包括设定定点的环境监测设施,或是人为操作仪器进行实地勘探,其中定点监测,其获得数据范围较小,人为勘探,耗费人力物力,甚至对人员有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环境勘探小车,解决了定点勘探的数据获取范围较小、人为勘探耗费人力物力,甚至对人员有安全风险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智能环境勘探小车,包括有车身、独立悬挂结构、车轮和机械爪结构,所述车身的底端两侧设置有若干个独立悬挂结构,所述车轮安装在所述独立悬挂的底端,所述机械爪结构安装在所述车身上;
所述独立悬挂结构包括支架板、悬挂条、电机支架、第一电机和减震器,所述支架板固接所述车身底端,所述支架板上铰接悬挂条,所述悬挂条的一端铰接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上固接第一电机,所述减震器的运动端与支架板铰接,所述减震器的底座与悬挂条的一端铰接,所述减震器上套设有弹簧,所述车轮固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
所述机械爪结构包括U形支架、舵机、第二电机、第一板、第一杆、第二杆、第一钩杆、第二钩杆和铰接连杆,所述舵机安装在所述U形支架中,三个所述舵机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板固接所述舵机的输出端,所述底板的底端铰接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的一端和第二杆的一端分别设置为齿轮形,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啮合,所述第一板上固接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所述第一杆的齿轮形端,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铰接第一钩杆,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铰接第二钩杆,所述第一钩杆和第二钩杆分别与所述第一板通过铰接连杆铰接。
进一步,所述车轮包括轮圈、外环、内环、划水板、连杆和第一电动缸,所述轮圈固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内环固接轮圈圆心处,所述外环设置在所述轮圈的圆弧边处,所述内环和外环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内环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环固接,所述连杆上固接划水板、所述第一电动缸固接所述轮圈的圆弧边上,所述第一电动缸的输出端固接所述外环。
进一步,所述轮圈内固接有若干个固接条,若干个所述固接条间隔均匀,所述轮圈的外侧设置有扇形板,若干个所述扇形板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划水板与所述间隙滑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47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