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浮隧道及其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5165.4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法承;韩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67 | 分类号: | E02D29/067;E02D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刘梦晴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浮 隧道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浮隧道及其的施工方法,其中,悬浮隧道包括多个主弦管和多个腹管,多个主弦管平行布置,每一主弦管包括内钢管、外钢管和环形夹层混凝土,内钢管位于外钢管内,内钢管与外钢管之间充填环形夹层混凝土,每一主弦管的内钢管的管腔内设置车辆通行的行车道,行车道将内钢管的管腔分隔成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多个腹管均为空钢管,多个腹管分别横向设置在两两相邻的主弦管之间,并将两两相邻的主弦管的上部空间连通,从而使得多个主弦管和多个腹管构成桁式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空钢管混合结构。本发明的悬浮隧道能够满足快速施工及安全运营的需求,结构稳定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海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浮隧道及其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对加快交通领域基础建设的需求日益提高,也提出了对特大跨度跨海结构的建设需求,例如已建成的胶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以及港珠澳大桥,对当地交通产生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文化经济的沟通发展。但在我国渤海湾等海域,存在跨度、水深、海底纵坡均极大的情况,且往来交通船只繁忙,传统的跨海大桥与沉管隧道结构均无法满足建设要求,从而造成施工难度大,施工工期长等突出问题。
悬浮隧道(又称阿基米德桥)具有线路纵坡小、建设速度快、不受地震及海面大风影响的特点,目前尚无实际建成的案例。针对悬浮隧道这一结构,提出一种基于桁式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空钢管混合结构的悬浮隧道结构及其的施工方法。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承载力高、自重轻等特点,环形夹层混凝土受内、外钢管的有效约束及支撑,钢管—混凝土界面工作性能良好。多个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结构间通过多个空钢管结构横向连接,构成桁式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空钢管混合结构。本发明充分利用桁式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空钢管混合结构的特点,以满足悬浮隧道结构的快速施工及安全运营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悬浮隧道,能够满足快速施工及安全运营的需求,结构稳定性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悬浮隧道,包括:
多个主弦管,多个所述主弦管平行布置,每一所述主弦管包括内钢管、外钢管和环形夹层混凝土,所述内钢管位于所述外钢管内,所述内钢管与所述外钢管之间充填所述环形夹层混凝土,每一所述主弦管的所述内钢管的管腔内设置车辆通行的行车道,所述行车道将所述内钢管的管腔分隔成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
多个腹管,多个所述腹管均为空钢管,多个所述腹管分别横向设置在两两相邻的所述主弦管之间,并将两两相邻的所述主弦管的所述上部空间连通,从而使得多个所述主弦管和多个所述腹管构成桁式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空钢管混合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51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