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墙防渗反梁模板定位加固装置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5417.3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0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孙超;曹培;黄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4 | 分类号: | E04G13/04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刘晶晶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墙 防渗 模板 定位 加固 装置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墙防渗反梁模板定位加固装置,它包括若干平行间隔均匀设置的若干定位加固装置单元;每个所述定位加固装置单元包括一根横向筋、两根第一纵向筋和两根第二纵向筋;两根所述第一纵向筋分别垂直焊接设置在横向筋上部的两侧;两根所述第二纵向筋分别交叉垂直焊接在两根第一纵向筋内侧的横向筋上,且每一侧第一纵向筋和二纵向筋的间距相同并形成一个卡槽;每一侧由各定位加固装置单元的各所述卡槽内由外向内设置有方木背楞和通长木模板;所述横向筋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预制混凝土垫块。应用本发明可以解决防渗反梁模板定位不准和加固不牢固的问题,在减少材料和设备投入,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节约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外墙防渗反梁模板定位加固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民用建筑越来越多。目前民用建筑外墙容易产生渗漏是建筑工程较常见的质量通病,尤其是现在大部分民用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用多孔砖砌体作为填充外围护墙体,特别是有外线条、外悬挑板等部位,雨雪天气容易产生积水,导致积水从砖墙根部深入室内地面,造成地面装饰材料浸泡,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烦恼和经济损失。一般正常的施工方法是在该部位砖墙底部设置混凝土防渗反梁,且与楼板同时浇筑。但是防渗反梁模板定位及加固问题一直是目前施工现场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按照常规施工方法通过吊模浇筑出来的混凝土防渗反梁常常会出现定位偏差或者模板加固不牢固发生胀模或跑胎,施工效率也十分低下。传统的施工拆模后的因混凝土防渗反梁位置偏差过多或者外观观感度极差,给主体结构验收带来极大影响,而且也容易出现渗漏现象,带来不必要的返工和影响整体交工工期。当出现渗漏后严重影响到正常使用功能时,由于流经通道曲折复杂,所以渗漏源头的位置很难判断正确,所以维修处理也比较困难,处理费用极高且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防渗反梁模板定位不准和加固不牢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外墙防渗反梁模板定位加固装置及施工方法,在减少材料和设备投入,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节约施工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外墙防渗反梁模板定位加固装置,它包括若干平行间隔均匀设置的若干定位加固装置单元;每个所述定位加固装置单元包括一根横向筋、两根第一纵向筋和两根第二纵向筋;两根所述第一纵向筋分别垂直焊接设置在横向筋上部的两侧;两根所述第二纵向筋分别交叉垂直焊接在两根第一纵向筋内侧的横向筋上,且每一侧第一纵向筋和二纵向筋的间距相同并形成一个卡槽;每一侧由各定位加固装置单元的各所述卡槽内由外向内设置有方木背楞和通长木模板;所述横向筋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预制混凝土垫块;两块通长木模板的上口通过对拉螺杆锁紧固定。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混凝土垫块为圆柱体状,其顶部设置有与横向筋相适配的钢筋压槽,所述横向筋置于该钢筋压槽内。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向筋、第一纵向筋和第二纵向筋均为直径14mm的三级钢筋,长度分别为400mm、100mm和400mm;所述横向筋上每一侧的第一纵向筋和第二纵向筋的间距为55mm,其上两根第二纵向筋的间距为200mm;所述第二纵向筋位于横向筋上部的长度为150mm;所述方木背愣的规格为40mm×80mm;所述通长木模板的规格为高200mm,厚度为15mm。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混凝土垫块为直径70mm,高度为90mm的圆柱体。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一种外墙防渗反梁模板定位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点是,所述施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根据设计图纸提前制作好所述的外墙防渗反梁模板定位加固装置中的定位加固装置单元、方木背楞、通长木模板和预制混凝土垫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54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