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密度织物的移圈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95538.8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39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叶紫彬;叶峰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典洋针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02 | 分类号: | D04B15/02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聂慧荃;闫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密度 织物 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一种高密度织物的移圈装置及其方法,该高密度织物的移圈装置包括正规针及移圈针。正规针可水平移动的设置于机台针盘上,移圈针可垂直移动的设置于针筒上,正规针的针脚配合于对应的第一轨道内,移圈针的针脚配合于对应的第二轨道内,第二轨道内设置有两段式的移圈段,可导引移圈针预先上升一小段,使正规针的一端些微的插入移圈针的移圈簧片内,再将移圈针推至上方,进行移圈的动作。由此,可避免漏针或碰撞移圈簧片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密度织物的移圈装置及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高密度织物利用移圈针移动纱环的移圈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圆织机主要编织部分的机构包括有多个上织针及多个下织针,上织针可水平移动的设置于机台针盘上,下织针可垂直移动的设置于针筒上,使上织针及下织针借以分别产生内、外及上、下位移,以便进行出针、收针的动作,钩纱后而编织吐纱,反复此动作而达成编织的功能。
高密度织物已有应用移圈装置移动纱环,用以生成开孔织物。簧片式(弹簧片匣式)单圈移圈针,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移圈针,在针杆的侧面具有一移圈簧片,下端固定在针杆上,上端针尖紧贴在针杆上,可撑开纱环,让对应织针(正规针)插入移圈簧片及纱环内,当移圈针下降时,移圈簧片的上端针尖被对应针钩撑开,纱环即落入对应针钩上,完成一次单针移圈。
然而现有的移圈装置,若应用于高密度织物时,由于纱环较小,且当纱环套在移圈针的移圈簧片外时,移圈簧片会被纱环套住压扁,使得对应织针(正规针)插入移圈簧片内的动作较为困难,因此经常会有漏针或碰撞移圈簧片的情况发生,导致移圈的动作失败,进而造成织物的瑕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密度织物的移圈装置及其方法,可避免漏针或碰撞移圈簧片的情况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密度织物的移圈装置,包括机台针盘、针筒、正规针、移圈针、针盘山角及针筒山角。该机台针盘与该针筒相互垂直设置;该正规针设置于该机台针盘上且能水平移动,该正规针包含一第一针杆、一第一针钩及一第一针舌,该第一针钩设置于该第一针杆的前端,该第一针舌枢设于该第一针杆上靠近该第一针钩的位置,该第一针杆上凸设一第一针脚;该移圈针设置于该针筒上且能垂直移动,该移圈针包含一第二针杆、一第二针钩、一第二针舌及一移圈簧片,该第二针钩设置于该第二针杆的上端,该第二针舌枢设于该第二针杆上靠近该第二针钩的位置,该移圈簧片设置于该第二针杆上,该移圈簧片的下端固定在该第二针杆上,该移圈簧片的上端为活动端,且紧贴在该第二针杆上,该第二针杆上凸设一第二针脚;该针盘山角设置于该机台针盘的上方,该针盘山角上设有第一轨道,该正规针的第一针脚配合于该第一轨道内;该针筒山角设置于该针筒的外侧,该针筒山角上设有第二轨道,该移圈针的第二针脚配合于该第二轨道内,该第二轨道内具有一移圈段,该移圈段能导引该移圈针向上移动进行移圈动作,该移圈段包含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该第二段位于该第一段的下游位置,且该第二段高于该第一段;其中该移圈段的第一段能导引该移圈针预先上升一段,使该正规针的一端的第一针钩局部预先插入该移圈针的移圈簧片内,再以该移圈段的第二段导引该移圈针上升,使该移圈针推至上方进行移圈的动作。
优选地,该第一段及该第二段呈水平状,且该第一段及该第二段位于该第二轨道内的上端处。
优选地,该第一段及该第二段之间具有一倾斜段,该倾斜段连接于该第一段及该第二段之间,该倾斜段由该第一段往该第二段的方向递升。
优选地,该第二段的长度大于该第一段的长度。
优选地,该移圈段设置于一上升段及一下降段之间,该上升段及该下降段皆呈倾斜状,该上升段朝向靠近该移圈段的方向递升,该下降段朝向远离该移圈段的方向递降,该第一段远离该第二段的一端连接于该上升段,该第二段远离该第一段的一端连接于该下降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典洋针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典洋针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55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量子点墨水、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视频稳化方法及装置